《水浒传》版本研究简述
2015-05-30李亚君
李亚君
对《水浒传》版本的研究历来是《水浒传》研究史上的重点,二十世纪初以来的历经百年。随着对文献资料的不断发掘和积累,文献考证方法的日趋丰富,以及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水浒传》版本的研究也逐步深化,并不断有所创新与突破。
《水浒传》的版本研究工作很繁重,因为存在着不同的版本,所以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也可能不同,研究者离开版本,就不可能对《水浒传》作真正科学的研究。研究《水浒传》版本还牵涉到中国长篇小说的发源、衍变等一系列问题,众多学者为考证《水浒传》的版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那么《水浒传》的版本究竟分为几个系统或几种类型呢?本文在众多学者梳理的大量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水浒传》版本的研究具体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水浒版本的繁简本问题
首先按繁简可以将《水浒传》版本大致分为两个系统,文简事繁本和文繁事简本。
1.“文简事繁本”是指只录事实,多记载而少描写,因此比较简单粗糙。该系统主要有一百零二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和一百二十四回本等,各版本种类众多。此外,“文简事繁本”还有三十卷本的《水浒全传》,不分回,有节目,无回目,金闾映雪草堂刊本,前有五湖老人序。而“文简事繁本”与 “文繁事简本”在内容的区别主要是有征田虎和王庆的故事。现在的“文简事繁本”大多收藏于海外。
2.“文繁事简本”就是描写细致,有更多艺术加工的本子。主要是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繁简综合本)和七十回本三种。百回本大约有四种:(1)《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明万历十七所已丑刊本,前有“天都外臣序”。(2)《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明万历三十八年容与堂刊本。(3)《钟敬伯先生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明末四知馆刊本,又有积庆堂刊本,前有钟惺序文及“《水浒传》人品评”。 (4)《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明末刊本,内容全同。百二十回本有《出象评点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明万历间袁无涯刊本,前有“李贽序”,次为“杨定见小引”,又次为“《宋鉴》”,又次为“《宣和遗事》”(一节),又次为“《发凡》”,又次为“《水浒》忠义一百八人籍贯出身”。七十回本主要是指金圣叹删改后的七十回本子,《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他将七十一回以后的部分删去,结于卢俊义惊噩梦,梁山英雄被朝廷一网打尽,而将第一回改为楔子,使全书成为七十回。现在出版的各种水浒都是以以上版本为底的,一般名叫《水浒》的大概是七十回本,《水浒传》大致是百回本,而百二十回本一般取名为《水浒全传》。
二、水浒版本的繁本和简本的先后问题
对于《水浒传》版本的繁简本的先后问题,历来就有争议。一种认为简本是祖本说,即繁本出自简本;第二种认为繁本是祖本说,即简本出自繁本;第三种认为繁简本自成体系说。
1.首先是繁本出于简本说。这是鲁迅提出的观点,曾经一度居于主流位置。本时期内,持此观点的主要是何心等人。何心在《水浒研究》中,第三章《水浒传的版本》中列了《水浒传》的繁本、简本、残本及佚本共二十余种,并根据三条证据推断“百十五回简本乃是现存各本中成立最早的本子,因为它最接近原本”,这三条证据如下:
(1)“百十五回本的回目,有许多与繁本不同”。(2)“百十五回本叙述任何人讲话,都用‘曰字。”(3)“百十五回本虽是简本,有几处文字却反比各繁本为多”。除了何心之外,张默生也认为简本在先,它是由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创造出的一个祖本,而明嘉靖年间郭勋府中的百回本就是“根据施耐庵和罗贯中的‘祖本,加以放大,又增添上‘征辽的故事,是加工最细致最完美的一部文学杰作了”。他还认为余象斗的百二十回本“是根据施耐庵和罗贯中的‘祖本,在文字上无大修改,并模仿施罗的文体又编写了‘征辽‘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完成了这部著作”。
2.其次是简本出自繁本说。郑振铎在三十年代所写的《水浒传的演化》中曾认为简本百十五回《水浒传》等出自于罗贯中原本。但到了1954年他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全传》写序言时候,又根据新发现的材料修正了自己以前的观点,认为闽刊简本出自于郭勋所刊的百回本,只是他们“把一百回本的原文大加删节,又平空添入‘平田虎、王庆的故事,这就成为所谓‘文简事繁本”。王古鲁也认为,文简事繁之百十回本,源出于“水浒志传评林”本,而“评林”本是根据古本百回本删节而成的。
3. 除了以上两种传统的观点外,这个时期还提出了简本、繁本自成体系说。严敦易在《水浒传的演变》中指出,简本、繁本“无非是《水浒传》多种版本出现时纷陈的一种外在的现象”,他从文本流通的角度对简本、繁本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释,认为《水浒传》具有大体相同而略有参差出入的不同的多种传本,这些版本和作者所传布表现的读者对象都是有关系的。农民、一般市民,注重故事,那就描写方面简单一些;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注重文字技巧,那么,描写方面就复杂一些。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简本与繁本的区别。因此,简本、繁本之间可能没有直接的交往,而是一个源流的派衍,“个别的‘繁本是‘简本的加工,或‘简本也可能是‘繁本的删节。”
三、水浒版本的回数划分问题
以《水浒传》的回数区分,较流行的是70回、100回、120回3种,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
1.施耐庵和罗贯中著的一百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版本采用的底本,是北京图书馆印藏明万历末年(公元1610年左右)杭州容与堂刻本。原书一百卷一百回,题为《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出版时加署了撰写者名字,删去了书前所附的四篇评论,正文中的眉批、行间的夹注及评语,插图和卷次字样,更正了明显的错读文字,除个别有歧义和易误解的字用繁体字外,其余均采用简化字排版,并进行了标点和分段。在一百回本中,最早的当属明嘉靖行定侯郭勋的刻本。现今,仅存数回。
2.施耐庵和罗贯中所著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是以明万历年末杨定见序的一百二十回本为底,校定后排印的。杨定见序的百二十回本,是在原天都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征田虎、王庆的故事后刊刻问世的。上述两种版本,尽管繁简不同,均表现了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从聚到散的全过程。
3.施耐庵著的七十一回本《水浒》,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本系以金圣叹删改后的七十回本为底,整理印行的。明末金圣叹把百回本砍掉了二十余回,删去受招安、 征方腊等情节,加续了“惊恶梦”作为结尾,成为七十回本。这次出版时,将“恶梦”删除,依百二十回本,恢复了原来面目,又把金本的“楔子”略加剪裁,改成第一回,实际上全书回次为七十一回。对于金圣叹“腰斩”后的《水浒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刊布后即褒贬不一。鲁迅就认为,金本失却了“原作的诚实之处”,好像一只“断尾巴蜻蜓”。
四、总结
《水浒传》版本问题的探讨在三方面比较突出,一是繁本与简本的两个体系的划分问题。二是对繁本与简本的先后关系的探讨,出现了严敦易的“简本、繁本自成体系说”,这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新的突破。三是《水浒传》版本的回数划分问题。以上三方面的探讨,对反思和研究《水浒传》的成书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心.水浒研究[M].前引书,1957:37—40.
[2]张默生.谈谈水浒[J].西南文艺,1953.
[3]郑振铎.水浒全传序[A].郑振铎文集[C].
(作者单位: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