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人才”是学校的自我“救赎”

2015-05-30沈晓强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云南昆明伯乐毕业生

沈晓强

2015年7月5日,云南昆明学院宣布淘寶“昆明学院人才店”成立。首批65名毕业生每人“标价”1000元“上架”!校方称企业可先付1000元“拍下”学生,学校核实企业资质后让双方商谈,无论意向如何都将在一周后将1000元返还企业。

云南昆明学院在淘宝上“卖”毕业生,笔者认为是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传统求职方式,或是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或是人才市场组织招聘会,毕业生上门应聘。这样的就业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企业处于被动等待的尴尬位置,犹如守株待兔,大海捞针。

电商+高校就业=双赢

云南昆明学院网上“卖人才”无疑是一种创新,开创了一个双赢局面。对于企业来说,能便捷地找到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从中挑选自身需要的人才,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环节,提高招聘效率。企业从传统的被动的“等”,变为主动的“选”,开创了新型的人才招聘模式。

对于学校来说则是一种自我加压。让企业“拍”人才,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直接联系,让学校了解企业真正的人才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传统就业模式造成的现状是:千里马与伯乐的“相见”,只能靠萍水之缘。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缺乏一条真正相联的纽带。让企业“拍”人才,让“伯乐”走进“马厩”,才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直接对话。学校主动为学生就业广开渠道这是一种有担当的体现,我们应该为这样的行为鼓掌叫好。

开放+自我加压=救赎

现在的高校培养模式常发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造成企业找不到理想的毕业生。高校通过让企业上门“拍”人才,是学校对自身专业实用度的一次自检,从而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最终实现高校的自我“救赎”。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需求能对接,这样就充分保证了教学的与时俱进。

网上“拍”人才,更是一种激励学生好学上进的有效策略。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蜜蜂来。学生把自己的能力明明白白地晒在“网上”,同学之间形成相互鞭策的作用。只要学生你足够优秀,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能成为企业的宠儿,你的就业前景便是一片坦途。

“卖人才”,是学校的自我“救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间的互惠互利,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云南昆明伯乐毕业生
云南昆明:公布今年首个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A Study of The Women Warrior and God Help the Child from Perspective of Role Theory
--Take Bride and No Name Woman as an Example
Women’s Dilemma in Wide Sargasso S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On theChinese Translation ofEnglish SongsBased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伯乐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