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琵琶演奏之“润”

2015-05-30张佳静

北方音乐 2015年7期
关键词:情感表现

张佳静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溪山琴况》中“润”在琵琶演奏中的具体运用与体现,主要通过对音色以及音色运用等方面的研究,来阐释音色之润、乐句之润、情感之润。

【关键词】琵琶演奏;溪山琴况;琵琶音色;情感表现

一曰“润”。

凡弦上之取音惟贵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温润呈之。若手指任其浮躁,则繁响必杂,上下往来音节俱不成其美矣。故欲使弦上无煞声,其在指下求润乎?

盖润者,纯也,泽也,所以发纯粹光泽之气也。左芟其荆棘,右熔其暴甲,两手应弦,自臻纯粹。而又务求上下往来之法,则润音渐渐而来。故其弦若滋,温兮如玉,泠泠然满弦皆生气氤氲,无毗阳毗阴偏至之失,而后知润之之为妙,所以达其中和也。古人有以名其琴者,曰“云和”,曰“泠泉”,倘亦润之意乎?”[1]

一、音色之润

《溪山琴况》中强调“凡弦上之取音惟贵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温润呈之。”那么在琵琶中,什么是这温润的、平和的音色呢?这就是琵琶演奏中的基本音色。

琵琶演奏中的基本音色是指,演奏者保持右手基本手型不变,运用正确的演奏方法,演奏出松弛的、圆润的、明亮的、纯净的、无任何修饰变化的音色,也就是《琴况》中所提到的“中和”之音。那么怎么样演奏出这样中和的音色呢?《琴况》中又提到“中和之妙用全于温润呈之”。要想演奏出“中和”的音色,就要先做到“润”。所谓润,就是纯粹,有光泽,这正是我们琵琶中演奏基本音色的要求,那么怎么样来演奏出琵琶的基本音色呢?

(一)琵琶演奏中的基本音色

在演奏时,保持演奏的基本动作,即大臂自然下垂,小臂自然抬起,腕部微微内勾,手型为空心握拳状,拇指指腹与食指第一关节上部相触。在弹拨过程中,手臂、腕部与手指共同协作完成演奏动作。手指弹弦的过程,是手臂及手指的力量的自然释放的过程。正确的弹弦位置应为佛手上方6厘米处,经过反复的演奏实践表明,如果演奏过于靠近品的部位,弹奏出来的音色发肉,不明亮。若靠近佛手演奏,则发出过于尖锐的声音,不悦耳。所以说,在演奏过程中,应该运用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位置,以手指自然的速度弹弦,这样琵琶浑厚饱满、圆润有力、明亮干净的基本音色就能在琴弦上得以充分的展示。

这种基本音色,是琵琶演奏中及其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发音要求,在演奏过程中,所有的变化音色,都是以基本音色为基础的。故演奏者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就要培养对这种音响的产生条件及音效有着理性的记忆和辨别。只有这样反复的练习反复的训练和记忆,使自己的听觉与演奏音色相符合,最终能够合理的运用到乐曲的演奏中。

(二)琵琶音色在乐曲中的运用

琵琶的魅力在于其美妙的音色,美妙的音色又是寄予基本音色与变化音色之间的合理运用。变化音色,是相对于基本音色而言的,也就是在基本音色的基础上,由于触弦位置的变化、动作幅度的变化、左手的揉弦等因素,使原本的基本音色发生明暗、强弱、长短、虚实、圆尖等变化。

在我们演奏一首乐曲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用合理的音色。如演奏《塞上曲》《陈隋》《虚籁》等这种意境深远古代文曲。演奏时演奏速度不宜过快。由于乐曲需要,往往会出现很多揉弦,这里一般会用到的是慢揉,这种揉弦舒缓、柔和,适合演奏这样的文曲。在弹弦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用通透纯净没有杂质的基

本音色来演奏,演奏时仿佛置身于空寂的天地,天地与人琴合一,每一弹都要有一种类似滴水石穿的通透。

但是在众多的琵琶乐曲中,有许多表现战争、模仿自然现象的场景。这时我们就不能讲究运用之前所说的“中和”之音来演奏了。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这样的武曲,其中有许多地方表现的是战争中两军相争的场面。这时就需要我们放弃前面所说的圆润的音色,而适当的制造一些噪音,如绞弦、并弦、松弦等技术技巧的运用,来配合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还有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中有许多虚按滑音,产生一种风声的音响效果,来表现暴风雪的到来。这里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讲求运用通透、中和、纯净的音色,也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来进行一些变通。所以说,在琵琶演奏中,要符合乐曲的需要,合理的运用音色之润。

《溪山琴况》“润”况中重点提到“盖润者,纯也,泽也”,这不就是我们基本发音所要达到的境界么?声音就是要干净,要纯粹,有光泽,才能达到“润”。就好像水滴入湖中,两者完美的融合,没有一丝杂音。在基本音色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根据乐曲的需要,根据指法的标记,我们要会产生并且合理的运用琵琶的变化音色来充实我们演奏的乐曲。左右手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去除不必要的杂音,再富于自己丰富的感情,就能产生出乐曲之“润”。达到“弦若滋,温兮如玉”的效果。

二、乐曲之润

《琴况》中的“润”主要是针对演奏中的音色及手法所做的具体要求。那么一首乐曲,如何才能演奏的干净、透明、纯净,使听者聆听的时候有一种清新自然、强而不燥、弱而不虚的效果呢。本人从《琴况》的“润”况中延伸出“乐曲之润”。这就要求我们达到音色之润后,根据乐曲的表现内容,合理的运用琵琶演奏中的各种音色以及技术技巧,以润色所要演奏的乐曲,使之达到我们想到达到的演奏效果。

比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首乐曲,首先在演奏之前,我们要了解乐曲所讲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集体羊群的故事。在乐曲中采用了很多内蒙古民歌的素材,比如装饰音的运用,好比内蒙长调的唱腔。乐曲的第一乐章,标题为草原放歌。从其标题就能看出,这部分主要讲小姐妹赶着羊群出来

放羊的欢快情景。这部分的节奏型也以欢快的前十六、后十六以及十六分音符为主。在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要注意指甲锋面的变化运用,要弹奏出轻快的、清亮的音色,所以要注意运用指甲的指尖来演奏,指甲入弦越浅,演奏出的音色越清亮、细腻,以用来表现小姐妹兴高采烈的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乐曲第二乐章——暴风雪中,讲述的是草原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覆盖了整个草原,小姐妹在暴风雪中,清点羊群,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这一部分,运用了许多扫弦、滚奏、虚滑等演奏技法,用来展现暴风雪的声音。在这一部分,情绪紧张、激烈,所以右手指甲触弦时,要较正常弹弦手型较直立一些,发出更尖烈的声音。第三部分——寒夜前行,姐妹俩终于把羊群整合到一起,暴风雪下到了黑夜,姐妹俩还是连夜往回赶着羊群,在漆黑冰冷的夜里,艰难的前行。这一部分为了表现姐妹俩在黑暗中顶着寒冷、饥饿、困倦在暴风雪中艰难前进,运用了大量的摇指技法。在第一段摇指中,我们一般用食指进行摇指,食指摇指音色较食指更为朦胧,为了更好地表现姐妹俩已经被冻得接近昏迷的情景,更要合理的配合揉弦。紧接着后一部分的摇指,就要运用中指来进行演奏,因为后一部分的音乐是表现在黑暗中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中指摇指更具有颗粒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激动的心情。第四部分,取名为铭记关怀,小姐妹在昏迷中朦胧的听见有人来救她们,看见了胜利的曙光。这一部分,情绪极为激动,在绝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光明。所以这一段的轮指要放大,手指要展开,尽量的加大幅度,使声音更为饱满,左手的揉弦也要急切激动一些。最后一部分为红花盛开,这部分为小快板,胜利的曙光照亮了小姐妹,她们用自己弱小的力量保护了大家的羊群。这部分不是小快板,就是急板,感情是高兴的、激动的,演奏的音符多为十六分音符,所以在演奏的时候,也要注意指甲直立的问题,演奏出来的音更坚实,入指也要浅,因为都是快速的乐句,入指深的话速度就会有所下降。

通过这一首乐曲,我们看出,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要想演奏好一首乐曲,不仅要对谱子熟悉,还要配合乐曲的感情来运用适当的合理的技术技巧以及学会合理的运用适合乐曲表现力的音色。对于音,我们要做到得心应手,对于乐曲我们同样也要做到得心应手,演奏出“润”的音乐。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第一版).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蔡仲德.<乐记>与<声无哀乐论>注释与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4]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8.

[5]刘德海.刘德海传统琵琶曲集[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6]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7]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

[8]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

猜你喜欢

情感表现
浅谈当代编织艺术的情感表现
论声乐作品演唱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民族舞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产品中交互设计的用户体验研究综述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