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在美国思想中的变化

2015-05-30郑艳

作家·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女勇士女权主义中国文化

摘要:  为了研究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中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意义,找寻中国文化在美国思想中的变化,因此本文从中国文化为出发点探讨女性主义的内涵,并通过三个女性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用意,从争取女性的话语权与写作权、彰显女性的权威、构建女性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来表现作者宣泄其女权主义的价值观与政治思想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金斯顿  《女勇士》  中国文化  女权主义

在美国文学发展历程中,汤亭亭是美国突出的主流文学作者,其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将中国文化融入美国的生活当中进行讲述。其最著名的作品——《女勇士》中,她通过改编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并将美国的思想注入故事当中,从而探究找出中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表达了希望中西方文化进行融合愿望。这样,作者不但表达了美国的斗争意识,也推动了不同文化融合的顺利发展。

一  “无名女子”与“木兰”:突破自我,找寻信心的决心

由于人们的思想是一种坚定的力量,思想的改变也可以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影响。即使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对女性的看法和要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同之处。许多偏好者甚至找出以往的事件来证明女人是不被承认的群体。许多美国的著名学者也表示女人具有许多不足之处,无法在社会当中获得重要的位置,同时在许多较早的文学作品当中,妇女比较少作为正面形象出现在学者的作品当中,只是过度渲染女性自私的、丑恶的一面,从而也影响下层劳动人民对女性的看法。

作者《女勇士》主角“无名女子”是一个被家族排挤的人,人们常常会地她抱有偏见,认为她的存在是家族的耻辱。在母亲的故事当中,“无名女子”的事例被当做主人公在青少年时期母亲警告“我”要谨言慎行的教育模板。但是主人公却没有遵循母亲尽量少说话的叮嘱,不仅把“无名女子”“——姑妈与情人私通的事情告诉大家,还通过自身的想象力,详细地将无名姑妈与被与人通奸和人诱奸或者强奸充分表现出来。

许多当时的学者认为,人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才能实现生命的追求。经过作者的想象性重构,使“无名女子”可以得到诉说的途径,然后在文章当中可以充分展示“无名女子”的无奈、隐忍和斗争,建立了一个优秀的女性形象。

而书中的“花木兰”是和“无名女子”的有所不同的的英雄人物,她替父从军,女扮男装的故事更被时代流传。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美国读者来说,中国女性具有忧郁多病、多愁善感、温婉善良的形象。然而作者却将把一极富传奇色彩和正义感,上陣杀敌,横枪立马的“女勇士”形象放在书中的重要位置,这对改变美国人们心中对中国的印象。在母亲叙述的故事当中,主人公是一个在生活中被人欺负、内心寂寞、时常自卑的小女孩,和“花木兰”从军过程中的遭遇有着共同之处,文章使用贴近主角的方法,将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全部表现给读者,并且也表现了作者对渴望突破自我,找寻信心的决心,这样不仅可以颠覆美国人们对中国的印象,并且也可以建设新的华人叙述风格和传统,树立新的华裔女性形象。

二  “木兰”与“木兰”:提高女人的力量

在作品当中,作者花费过多的篇幅来营造一个与《木兰辞》里的花木兰孝顺懂事的木兰形象存在许多不同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在作品里的木兰不是被定名为Hua Mulan,而被翻译成了Fa Mulan。有些人说这是由于主人公的母亲来自于广东,因此存在着乡音,但也是作者无形中地向读者进行暗示在书中所表述的“木兰”形象与人们印象中的“木兰”不是同一人,她不仅敢于斗争,还勇于改变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式的女性革命者。在书中,作者通过的文学想象,把主人公的叙述成一位花木兰式的“女勇士”,使用白描手法仔细描述了主人公从一个懦弱的小姑娘,通过十几年的不断锻炼和斗争,成为与众不同的女英雄,同时也描述了主人公替父出征和营房生子的困境,得到胜利之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女勇士。在另一方面,作者选取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碎片,将其变形东西方神话,例如把“爱丽丝漫游仙境”、“娘子军”、“打土豪、分田地、报家仇”、“绿林好汉”、“盂姜女哭长城”、岳母刺字”等这些与花木兰的故事无关的事情,均赋予主人公的身上,不仅让情节更加精彩,也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

作者在作品中刻画的男性人物,与许多敢于斗争、自信勇敢的女性人物进行对比,显得无比的丑陋。主人公姑妈的情人在被村民恶意攻击的时候,不仅无主动承担责任,还可能参与村民的袭击,成为伤害无名姑妈的无知助力;过度贪婪的财主将大量的财物送给官差而逃脱了服兵役的义务,并且常常为了搜刮财物而打扮土匪抢劫软弱的村民;至于主人公的丈夫,明显被描写成毫无主见并且唯唯诺诺的奴仆。同时在作者的书中也很少有父亲等男性的出现,这些男性人物不但没有主见,而且丑恶和软弱,这样充分表现了女性的勇敢和美好。

作者通过对比也充分表现了女权主义的重要性,作者的观点是女性不再是男权主义下附属品,女性不仅可以撑起一片天空,也完成男性无法完成的事情,社会应当给予女性充足的权利来发挥她们的智慧和能力。西蒙·波伏瓦就曾在《第二性》表述:女性的优点与男性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知识和经验而变成的。所以也可以表现当时的社会过度吹捧了男性的能力,而忽略女性的作用,这正是需要进行改变的地方。当男性和女性被放置在一个相同环境当中时,许多男性可以做到的事情,女性也同样可以完成,因此也表现了作者呼吁社会要给予女性的更多机会来表现自身的能力。《女勇士》使用对比和同化的方法,为消除性别差异做出了贡献。经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改编和应用,比如移植“娘子军”的故事,用作者表达的是借助男子汉的理想与能力,来提高女人的力量,同时作者也希望可以达到唤起女性内心的渴望,从而促进女权主义可以顺利实现。

三  “蔡琰”与我:女性要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斗争

提高女性发表言论的机会,使女性可以自由发表言,同时西方多年为女性进行斗争的重要内容。生活在男权主义社会下的许多女性都有着相同的情况,她们需要对许多事情进行隐忍。例如主人公的“无名姑妈”由于与情人发生关系而身怀有孕,所以受到村民的伤害。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而自杀,在她被压迫的时候,不仅不能为自己进行争辩,也没有人站出来为她打抱不平。主人公的姨妈月兰就是典型的被当时社会同化的人物,她不仅无法获得幸福的生活,同时也离婚之后也没有对别人进行诉说,以防招来他人的嘲笑。在主人公的青少年时期,曾经被母亲残忍地割掉舌筋,主人公以往母亲是要自己可以少说话,因为觉得女性比较喜欢说是非。所以主人公开始羞于开口,长时间沉默,虽然许多正常华人女性的声音比较粗壮而有威严,而在美国却被要求说话要细气,才能表现出女性的美。主人公学校读书的时候,常常询问一个总是沉默的女孩子,为什么要沉默,为什么要不说话,那个小女孩有着中国女孩的常见的形象——穿着自己缝制的平平的棉布裙,小小的牙齿,安静,粉粉的脸蛋儿,黑黑,干净的刘海儿。其实这也正是主人公的表现,小女孩的软弱仿佛让主人公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不停询问小女孩的行为也表现主人公对当时的自己存在深深的不满,但是由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情况,然而她的举动无法让女孩打破沉默而主动开口讲话,反而让主人公生病卧床一年多,这似乎也可以表现出主人公还没有战胜自己,也没有解决自己的任何事件、任何事物保持沉默的习惯。在某一次,主人公误以为自己母亲要把她嫁给一个过度男子主义的男人,在和母亲的不断斗争当中,主人公终于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委屈和不平说了出来,母亲却告诉她:“我割你舌筋是不是为了让你保持沉默,而想让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多说话”,从此主人公改掉了沉默的习惯。作者书中所描写的女性文学家蔡琰,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其在文学上的贡献得到了社会许多男性的认可,成为女性代表。而作者的成长故事与蔡琰的事情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在当时的社会,女性不仅丧失了话语权与写作权。甚至被剥夺了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社会上的女性普遍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进行编制书籍不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可,甚至是荒唐的,而且他们这种行为也认为反叛和挑战既定的社会规则。因此男权主义被尝试着推翻的时候,如何实现女性发布言论的自由,尤其是在话语、审美以及思维等方面,变得越发重要。作者通过对蔡琰的故事进行改编和运用,同时引用蔡琰喜欢的笛声来表现自己无法完全进入主流文化的不安和尴尬以及在失去原有的文化根基之后的困惑。主要表现为:首先蔡琰在被困匈奴之后,努力学会如何在当地生活,然后融合当地音乐创作出优秀的“胡笳十八拍”,这也是作者想进入主流社会并希望在文其中有所建树的表现;其次蔡琰在弃子返乡之后,其实是从一种困境陷入另一种困境当中,也像作者在社会夹缝中寻找他人的认同,并极力摆脱弱者的情况。作者把蔡琰的事情和自身的过往的进行比较,不仅表现出了作者渴望被人们所承认的愿望,也表现了作者对推翻当时的不平等社會制度促进女性自由的决心,同时也在为争取女性的话语权做出了贡献,充分表现了是女性要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斗争的意识。

四  结语

在作者的思想当中,就象无法改变她中国人的特征一样,她也无法放弃中国文化对她的熏陶,而中西文化的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作者改编和应用在中国的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并将自身的思想注入其中,得出不同于传统的艺术体现。作为在美国成长的女性,作者应用不同的小故事,并且发掘其中的深刻的含义,将自身要的文化的视觉来表现出一切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不平等。作者在书中不仅充分地宣泄了自身的女权主义思想,也表达了自身的面对不公平的决心,从而使这部作品不仅具有语句优美,提升也具有较强反抗性、呼吁性以及思想性,这也给新时代的女权主义运动提供了支持,为完善新女权主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英语)项目(编号:Sc-mnu14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成萍:《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化中的变异——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7期。

[2] 秦苏珏:《困惑与反思——以〈女勇士〉为例谈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误读》,《当代文坛》,2013年第5期。

[3] 王利民、文晶:《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解析——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评述》,《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4] 陈汉卿:《文坛女勇士——美籍华裔女作家洪婷婷及其作品初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5] 胡亚敏:《留恋·排斥·融合——论华裔美国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郑艳,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女勇士女权主义中国文化
《女勇士》中女性人物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