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015-05-30谢玉峰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谢玉峰

下班经过一个小摊,摊主是一位和蔼的老奶奶,卖着精致的小窗花和中国结等物件,我很喜欢就买了几个,在和老人的交谈中,听到她不断在叹气说,现在喜爱这些传统东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走在路上,看着周边林立的大厦,让我不由思绪万千,随处可见的现代化设计,却让我们越来越找不到原来的感觉。

随着现代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许多“洋节”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盛行,而对于我们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清明节却备受冷落,现在不知还有多少城市家庭在自己包粽子,一起纪念先人呢?不光是在城市中,在农村这些节日也失去了以往的淳朴色彩。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五千年传统文化也在慢慢的流逝,当下,传承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愈发显得责任重大。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中国人和海外华人都引以为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的很多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文化也在全方位地变化和发展,但是这种变化和发展本身也是发源于传统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就具备很高的文化科学价值。从文化方面上来看,文化的多样性是必要的,这点在世界各地都达成了共识,可是回望一个民族自身的繁衍过程,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认知度。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民族文化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自尊心一样,一个民族也有着珍惜和尊重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保护传统文化就是让我们民族文化的大环境得到稳定的传承,如果任凭它们慢慢消失,那么几百年后,中华民族这个称号是不是也要消失了呢。在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经典技艺的传承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遵从,全盘收纳,要对传统文化有着正确的认识,既要从传统中取其精华,也要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与时俱进,去其糟粕。

虽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封建社会里的一些风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过我们历史的发展,但对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促进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对历史负责,对未来的社会负责,所以,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特色,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让传统的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文化保护方面,我们要注重保护有“形”的传统文化,比如古典文学书籍,文玩古迹,传统节日,优良的民间习俗,谚语,文化艺术类等文化遗产,在同时,我们也要总结出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让传统文化能融入中国特色之一的理念和价值观,让传统文化在改革中涌出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让中国文化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引导能力,让有“形”的传统文化更具有现代的生命力。传承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使传统的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并且让传统文化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国门,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在传播传统文化时,有两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学校的教育传播和媒介的传播。

学校宣传就是要我们从小就培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现今的我国教育更多地是注重现代化的科学教育,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要认知、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也就要求我国学校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同时还可以把传统文化和语文,历史,美术的教学或课外活动相结合,多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有兴趣、更乐意的去了解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是我们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知识阶层是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文化的传播者。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充满对民族的荣誉感,这样才能从内心当中更愿意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校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特色的体现,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保护其神内涵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

用传播媒介进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能让我们更简单直接的向全世界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比如我们可以把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相结合,在影视戏剧中,小说报纸中,互联网中展开宣传,这样可以让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中吸引大众的眼球,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进行宣传,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大众化、全球化,融入我们的生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传统文化能更有特色,摆脱落后和腐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吸收了新文化,新思想之后,能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中都有新的生机。我们要饱含对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感情,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让传统文化在新的社会中重新回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单单只是文化,它更是我们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