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汉语言文学社会应用性探讨

2015-05-30闫新艳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发展现状方法

闫新艳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学术型汉语言人才的市场需求已明显减小,取而代之,市场更加需求的是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汉语言文学的自身特点,进而探讨出提升汉语言文学社会应用性的方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发展现状;自身特点;方法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长久以来的信仰。而汉语言文学,正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指引着无数代人走向未来。由于新文化运动等文化运动的冲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正逐渐走向没落。然而,新型的汉语言文学正悄然走上历史的舞台。在这个时代里,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理论型人才的需求大不如前,社会更需要的是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

(一) 汉语言文学人才就业前景严峻

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多为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以往的高校教学多关注汉语言文学的学术性,继而培养出的人才是偏重于理论型的人才这样就会导致许许多多的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加上近几年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愈加严峻。除此之外,绝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专长于理论方面,但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并不高。学生也多为死板地学习,缺少创新,就业的前景更加狭窄。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育深入的改革,造就了后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的诞生。后现代教育的主要思想是“去中心”、平等的教学思想。当代人对平等的概念并不陌生,然而“去中心”理论作为新名词的出现,却很少为人所知。其中,“中心”是一种以学科知识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控制手段。而“去中心”则相对顾名思义了,即抛弃原始的教学控制手段。同时,后现代教育思想提倡以“对话”为主的教学方式。“对话”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保持开放的、有创造性的、平等的对话,进而在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展开对话式教学。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后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后现代教育思想不断促进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的逐步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加之,后现代化教育思想强调师生平等和师生互动的关系,反对老师的“一言堂”作风,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亦大有裨益。

(三)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挑战

时代不断在发展,电脑已然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随着网络语言的兴盛,网络小说也开始流行起来,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正面临网络语言的挑战。网络语言之所以可以繁荣起来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与其具有形象性、扩展性、创造性有关。而传统文化的一沉不变的沉闷特质,也导致其不断走向衰败。当今社会,浮躁之气盛行,能安静地品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人已然为数不多。在这一层面上来说,传统守旧的汉语言文学终将被淘汰。

二、汉语言文学的自身特点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经历了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也锻造了其独特的文学优势。首先,汉语是联合国公认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因而,需要汉语的市场是广阔的。其次,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的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再者,中国的汉语言文化还带有独特的韵律、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特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的一字一音都体现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和优势,汉语言文学充分应用于社会是必然趋势和需求。

三、提升汉语言文学社会应用性的方法

(一)扎实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多用电脑打字,忽视了用笔书写文章的重要性。为了全民书写汉字,地方及学校开展了许多类似于“汉字中国”的写字比赛。但是学生写错别字问题仍然很突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写一篇好文章,书写正确的汉字是前提。教师要鼓励学生买字帖,每日进行限量的练习。练字帖不仅可以减少了错别字的产生,还可以提高了文字书写的美观度。同时,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学校还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培养学生提炼文章精华的能力。为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高效地做出文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思潮碰撞的当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譬如,传统教学方式强调依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并且不得更改教学计划。这其实是为了方便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但是这却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令学生对知识产生抵触的心理。这对人才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大为不利。因为,根据后现代教育思想,学校必须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其中。当然,变革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教学计划依旧需要存在,但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和学生的特质,对教学计划随时进行调整。同时,教学计划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的需求。

(三)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诞生使部分汉语的词汇的词义、语法、词形都发生了变化。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年代,学生和教师都不该片面地否定或者追捧网络语言。学生和教师应该勇于直面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带来的冲击,并接受网络语言带来的正面效应,同时将传统语言不断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加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世界不断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也必须跟随其变化,不然终将在时代的激流中搁浅。

(四)设立人才创新实验基地

政府应协助学校设立汉语言人才创新实验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实践性创新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把教研室活动与学生活动、常规工作与创新活动、课内和课外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并且联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体差异,做到全方位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 以领悟文化为基石,提升汉语言文学社会应用性的方法

在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愈加地复杂起来。形形色色的人和纷繁杂乱的琐事充斥着国人的社会生活。然而,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榜样指引着后人前行。当然,更有遗臭万年的千古罪人的反例鞭策人民弃恶扬善,匡扶正义。虽说国人大多没有宗教的信仰,殊不知美好善良的中华文化早已根植人心,为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坚守。因而,提升汉语言文学社会应用性应从提升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修养做起。只有令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学生才能真正参悟小说中的人物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只有令学生参悟了这一真谛之后,学生才能知道作为一个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该做什么事情,又不该做什么事情,怎样做才能更好,怎样成为受欢迎的人。在做到恰当地为人处世的前提下,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把握好不同的人性,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自省自身的得与失,懂得如何取舍,进而如鱼得水地适应社会生活。

四、结束语

如何提升汉语言文学社会应用性,是目前较为尖锐的一个问题。在未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情况下,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收录该专业的人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当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汉语言文学的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必将再次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覃志鸿.探寻如何提升汉语言文学社会应用性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11):128.

[2]杨荣.浅谈如何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81-82.

[3]叶倩虹,陈文君.网络文化背景下现代汉语言的变异研究[J].文化高地,2014 (8):293-294.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发展现状方法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可能是方法不对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