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伊犁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

2015-05-30孔文迅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8期

孔文迅

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国家实行的一项利民惠民政策,使少数民族走出一条独具民族特色发展之路。2015年8月27日,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获得国家民委首批命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予以授牌,成为伊宁市民俗旅游的又一名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推进了伊宁市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伊犁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进行的如火如荼,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大力保护与发展为推动伊犁乃至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伊犁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喀赞其民俗旅游区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国家实行的一项利民惠民政策,使少数民族走出一条独具民族特色发展之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在一定历史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民族文化特征明显的民族村寨。通过村寨风貌、居民建筑、特色产业、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中展现了当地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1]2015年8月27日,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获得国家民委首批命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予以授牌,成为伊宁市民俗旅游的又一名片。伊宁市建成于乾隆27年,乾隆帝赐名“宁远城”,有远方安宁之意,成为清代著名伊犁九城之一。哈萨克、汉、维吾尔、回、锡伯、蒙古、乌兹别克等47个民族聚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的伊宁市,长期各民族间和睦相处,不仅继承和保护各自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而且与时俱进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相融相惜,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异域民族风情。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古老城市,伊宁市成为东西文化交流、南北差异融合的荟萃之地。在这里,丰富的文化遗存、大型的人文景区与壮美的自然风光为伊宁市的发展带来了宝贵资源。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家公主细君下嫁乌孙昆莫的事迹在汉家公主纪念馆广为传颂,为中国历史远嫁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在汉代踏下历史的印记。林则徐纪念馆记录了清代西北军政文化中心统领新疆的历史辉煌及西方列强蚕食我国边疆的历史之痛。集高山、草原、河流、峡谷为一体的综合风景,透彻的体悟大自然和谐统一的无限魅力,素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伊犁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实践

近年来,伊犁州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的实践和探索中,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注重特色民居保护,挖掘传统特色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民俗,强化特色产业培育,打造知名村寨品牌,拓宽发家致富渠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伊犁州特色少数民族村寨资源丰富,民族特色保存较为完整,可以说是民俗文化的浑然天成的博物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民俗优势,开发特色少数民族村寨。

17世纪时,从南疆至伊犁开荒的维吾尔族人,最早聚居于此,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变迁,位于伊宁市老城区的喀赞其犹如一座展示多民族民俗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景区内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尤其是房屋建筑透射着中原与中亚交融的风格。在伊宁市委、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贯彻落实“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游”的发展战略,喀赞其成为魅力西域风情的一张名片。今年8月27日,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获得国家民委首批命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予以授牌,而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位于都来提巴格街道辖区核心内,其宗教文化、传统古建筑、不同风味的传统民族饮食等无不散发着欧亚风情、丝路花城的神韵感。

2012年,愉群翁乡愉群翁村一直保持厚重的回族民俗文化,被国家民委列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试点项目”。在这一政策下,充分利用村内人文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伊宁县旅游部门与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党委、政府对该村进行了规划修整,对村里的街道、原来的农家乐进行修葺治理,确定了108户特色突出且有条件接待游客的农户,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改善了愉群翁乡愉群翁村的村民生活。

以“塔兰奇”特有的文化所形成的布拉克维吾尔“塔兰奇”民俗文化村寨是位于伊宁市以北的达达木图乡的一面招牌。与众不同的是它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维吾尔“塔兰奇”是伊犁维吾尔人的旧称,“塔兰奇”系蒙古语,意思是“种麦子的人”。他们是最早屯垦戍边人,为伊犁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与本地居民长期和谐相处中,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迷人的“塔兰奇”文化。这一保护与发展深化了“塔兰奇”文化内涵。

在伊宁市英也尔乡,以牧业为主的界梁子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村,在这里,维吾尔、汉、哈、回、蒙、锡伯等47个民族和睦为邻,在继承和保持各自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的同时,又与时代发展的大潮交相互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异域民族风情。这个民族村落将草原文化深深地融入在民俗体验中。

二、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的特色发展

伊宁市对打造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费尽心思,在精心的保护民俗区的同时抓住民俗特色,吸引外界旅游,已打造成4A级景区。喀赞其民俗区内少数民族众多,在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间相容相惜,巩固民族团结,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共同发展。伊宁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内依然保存着传统的维吾尔族建筑,土木结构的平房,院内种满鲜花和腾起的葡萄架,室内陈设较为讲究,用工艺刺绣、壁毯、大幅织花窗帘装饰等。为了保留原有的传统方式,马迪依然存在。马车在以前曾是伊犁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今,在喀赞其的街巷重新穿梭,堪称是特色村寨里的“宝马车”,特殊而别致的文化遗产。马迪带给游客的不只是交通的便捷、民俗的体验,还有传统民居社会心理的感受。用马迪取代现代所有的旅游观光车更能还原过去的生活的体验,马车坐人的地方只有一个平板,为方便乘坐,车厢两侧加装踏板,马车拥脖处的木架高高拱起呈弓形,车篷以艾德莱丝绸装饰。在原汁原味保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同时政府也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餐饮、特色用品、特色手工艺品等都给予大力的扶持、帮助和指导,积极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在都来提巴格街道路旁随处可见高大白杨树,或是年代久远,粗枝叶茂,或是幼芽新苗,笔直坚挺。近年来,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特别是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使之不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推进地区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制作备受游客亲睐。这种传统工艺品是指少数民族特有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和特色。少数民族工艺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风俗中有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使命,有固定的族群,独具民族特色与审美价值。

在发展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中,一种文化宣传必不可少那就是每年举办的民俗文化旅游节,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吸引各地游客,为各族人民奉献出一道民俗文化盛宴。在民俗文化体验中,感受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更能深刻地领悟不同民族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五彩缤纷的多样性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在百年民居中可以看到维吾尔族妇女手工编织袜子、披肩、扇子等传统工艺。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工艺则是对民族先民文化思想的传承。

随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进行,得到各地区各民族响应。伊犁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取得成效。首先,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统一设计形成了独具典型的喀赞其建筑,展现百年传统维吾尔族风格;特克斯县特克斯镇博斯坦村的修缮极力地维护原有的八卦城建筑群落;此外,界梁子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村、达达木图塔兰奇文化村、伊犁州苏拉宫满族村、察县回民庄等各具特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联络了各民族情感,促进了各民族发展,是利民惠民的政策。“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2]近年来,虽然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问题,但伊宁市对喀赞其民俗旅游的因地制宜改造与民族特色发展,展现出伊宁市的民族名片,散发一体多元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国家民委文件民委发[2012]197号.

[2]房亚明,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农村财政与政务,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