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与教师队伍建设
2015-05-30鲁平
鲁平
园本教研是一种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研活动以幼儿园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作引领,以教师自己或他人的行动为基础,平时活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人人参与的原则下,在贯彻“纲要”过程中,只有每位教师都参与园本教研,才更有可能让全园每个班级的每个幼儿得到“纲要”新理念引领下的教育,孩子们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所以说,园本教研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有效途径。现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通过园本教研,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扎实深入地学习园本教研的系统理论,要弄清、弄懂什么是园本教研,并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从而不再把“外出学习”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是积极提倡幼儿园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寻找特殊视角,着眼自身实际,以新《纲要》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
(2)采用外出培训和园内观摩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等形式鼓励教师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方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在教研活动中,就老师反映的问题和思考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为教师学习研讨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内在需求,让教师特长和潜能得以发挥,幼儿园特色得以张扬,我们鼓励创新,并尝试制定、实施分层教研计划,形成“金字塔”型的教研模式。这样不但可以人尽其才,还可以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去年,我园设立了园本教研课题小组,由园长牵头,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有先进教育理念,教研能力比较强的老师参与,承担“凉山州教师小专题”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省、州教研专家的引领下,在探索州级课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们还设立了艺术课题小组、科学课题小组,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兴趣自主选择某个课题小组,由园本教研课题小组的成员担任“学科带头人”。园内教研以园本教研为主流,带动其他课题组共同提高。这种形式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
园本教研还注重在教研活动中提倡合作、共享的意识,采用不同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将教学观摩的形式,由原来的“各自为阵”变为如今的“一课多研”、“一课多教”。我们可以选定一个教学内容后,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由多名教师同开一个活动,全组教师在观摩后进行交流、分析、反思、总结,施教者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同伴教师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进行反思,即,如果我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处理;我曾经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等,在交流中,相互质疑、相互启迪,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晰事理,激活思维,共同探讨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达到了“经验分享、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时针对修改的案例,进行“跟进式”共同实践、反思研究,再一次体现同伴互助。教师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自我,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快乐。这样的教研学习好比一次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让老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通过教研活动,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加强新教师的培养,是幼兒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以园为本,开展自培活动,充分利用老教师的人才资源,采取新老教师“传、帮、带”等形式,形成老带新,强带弱的良好氛围。在自培的同时,还要重视青年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为使青年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锻炼、展示的平台,开展各种业务练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
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年青教师,怕研,不敢研,总担心自己说的没有老教师有深度、有水平。对此,我们采取小组分享讨论的方法,从身边的游戏和活动说起。针对观摩活动所发现的问题或疑惑相互进行探讨,由老教师带着新教师,避免了新教师的怕研心理,又能让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成长。
理想高效的园本教研,必须以园为基本单位,以教师为主体,得到来自外部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由于教师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眼光不足,园本研究常常会陷于同水平的反复,使教研的实质性步伐减慢,甚至出现形式化、平庸化的现象。我园开展园本教研期间,在专家的指导下,帮助教师进行经验的提升,提供理论的指导,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使我园的园本教研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推动了我园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通过园本教研,不但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动力,培养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大大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孩子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将促进我园园本教研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也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新一代的灵魂的塑造者,才能托起明天更美丽的太阳。
(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