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5-30赵彬彬

大观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赵彬彬

摘要:高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从“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出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合理化、自编教材、建立教学曲目库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

钢琴即兴伴奏是集钢琴演奏技术、键盘和声技术,以及伴奏造型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一种仅根据旋律(歌曲)便能即兴弹奏出伴奏音乐的技能,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教育、幼儿师范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现阶段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教学目标和投入的精力严重不符。

一、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目前多数高职类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幼师等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上是模糊的,不明确的。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重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当前的高职院校音乐相关专业,包括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普遍存在着沿袭高师类、本科类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象,与高职教育理念脱节严重。

一方面,从培养对象看,生源整体素质偏低,绝大多数学生是考前突击学习音乐专业,没有器乐学习基础。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所招收的学生,除少数单独招生外,基本为历经专业院校、师范院校两轮淘汰后的考生,且其中大部分是以艺考为升学途径的考生,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甚或非专业的音乐训练,器乐(包括钢琴)基础几乎为零。况且考生平均年龄为十八岁左右,也过了学习钢琴的理想年龄,手骨定型,学习难度较大。还有少部分考生音乐基本素质较差,缺少学习音乐基本的乐感和敏感性。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音乐类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其主要就业输送方向为群众文化工作、社会音乐培训、小学及学前音乐教育等,与专业院校培养的专业团体方向和高师类院校培养的初、高中音乐教师,以及进一步从事学术研修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本质的不同,其更应该强调“应用”、“实用”、“够用”的原则。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看,现行的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钢琴即兴伴奏是融钢琴演奏、基本乐理、和声、一定的曲式和作曲知识,以及大量艺术实践的积累的综合艺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复合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将上述知识自我整合、消化的能力。一般來说,在传统的本科类院校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课程的正常推进下,自我完成这一过程并不是太困难的事。由于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基础知识薄弱、钢琴演奏技术水平低、接触音乐时间短、缺少必要的音乐素材方面的原始积累,以及这一群体自身存在的学习能力差等问题,使得这一自我整合、消化的过程很难由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整合课程设置与资源进行有效教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使得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一直存在。

钢琴课程多注重学生弹练习曲和乐曲,较少接触大小调音阶、琶音的训练,使得学生缺少必要的手型、手位的训练。基本乐理与和声课程多以纸面习题训练为主,较少从听觉上给学生和声的直观感觉的教学,使得学生将其作为数学课程学习。视唱练耳课程以训练固定调唱名法为主,对钢琴即兴伴奏最重要的首调思维没有相关的教学和训练,使得学生无法快速转调、移调,以及使用简谱弹奏。

因此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造成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二、对策研究

(一)明确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方向指向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性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是其基本教育理念。在此教育理念指导下,高职类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就业方向)应指向群众文化生活、企事业单位公会文宣岗位、幼师、小学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培训等,即群众文化生活与音乐普及教育活动。高职类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人才培养目标应设定为:以市场为导向,服务群众文化生活及音乐普及教育,具备为独唱、合唱等编配、弹奏伴奏,艺术指导,节目编排等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性、实用性人才。

在此人才培养目标下,其模式可以是灵活的、分层次的,做到因材施教,分级化教学。由于生源的复杂性,学生钢琴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中应按学生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分级教学,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对于钢琴水平较差的学生,应以基本伴奏方法为主,可一定程度上借鉴“公式化”伴奏的方法,简单的使用Ⅰ-Ⅳ-Ⅴ-Ⅰ的和声配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提高演奏技巧、和声编配能力,及掌握基本的伴奏织体为主要任务。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更为丰富的和声与织体,以及简单的曲式、作曲技法在伴奏编配中的运用,使钢琴即兴伴奏更为丰富、效果更完美。

(二)课程设置合理化。三年制的高职音乐类专业学生的学时短,一般为2.5学年的校内学习+0.5学年的校外实习,也有的学校实行2学年校内学习+1学年校外实习的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其有效学习时间基本为2学年。在课程设置上,第一学年多开设理论基础课,如基本乐理(0.5学年或1学年)、视唱练耳、和声(部分学校一年级不开设)等,和基础性的技能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等。第二学年开设复合类课程,如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应该说,这样的设置本身是合理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后,再学习综合类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课程间相互脱节,缺少必要的沟通,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教师也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导致学生很难跨越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鸿沟。这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加强各课程教师间的沟通,制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体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增加学时,延长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至1.5学年。(2)结合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改革以往钢琴教学中强调练习曲、乐曲的练习,并以此作为单一考核方式的模式,要求学生除弹奏练习曲、乐曲外,加强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以及和旋的训练。钢琴教师可承担一部分即兴伴奏课程的技术性教学工作,坚持在教学中融入钢琴即兴伴奏内容,使两者结合,并使钢琴课成为即兴伴奏课的基础和延伸。(3)和声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配套教学,互为补充,互为依正。在和声教学中,着重加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重点放在歌曲和声的编配和伴奏音型的处理,以突出和声的实用性。借助即兴伴奏课,从音响效果、声音形象方面理解和声,促进和声课的教学。(4)在视唱练耳课中着重训练学生的读谱意识和读谱能力,尤其是灌输首调唱名的概念和训练,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简谱的使用量远大于线谱,为钢琴即兴伴奏和歌曲演唱的移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德钢.钢琴即兴伴奏新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4)

[2]刘聪 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08)

[3]秦华.对高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