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2015-05-30王倩
王倩
摘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美术教育是一门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教育课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对传统美术的接触非常少,传统美术在美术教育中被忽略。中国传统美术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绘画,而现在中小学美术教师很少是中国传统美术专业出身。而且中国传统美术学习起立难度较大,这也就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选用的教材一般是水彩和素面,更说明了传统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较低。笔者根据传统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措施使传统美术在美术中的地位得以凸显。
关键词:传统美术;美术教育;现状;意义;文献综述
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不足的就是忽略了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主要表现为:不少学生能说出许多外国美术家的名字,却说部署中国几个古代美术家的名字,更不说对我国民族艺术的了解;从美术方面来说,不少学生对外国美术熟悉的程度大大超过对本民族的国画、书法、民间工艺和建筑艺术的了解程度,这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一、美术教育和传统美术的概述
(一)传统美术
传统美术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书法、中国画、篆刻等于体,在世界文化中彰显这=着独特的中国风采,我国传统美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带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美术也与时俱进的得到发展,就现代而言,传统美术主要包括山水画、人物画、雕塑等等。
(二)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中小学专门设立了美术课程。早期的美术是为了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分工明确,美术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类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一门艺术。美术学习必须与传统文化课程相结合,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使中国传统美术与世界美术文化相结合,但注意不要顾此失彼,在世界多元化中要确保不丢失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
(三)重视程度低
有调查显示,学校的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单纯学习画画,这违背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育应该全方位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美术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偏重文化课的学习,将美术课定义为选修课,甚至取消美术课,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美术素养下降。
(四)发展机会少
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世界文化走向多元化,我国的传统美术与世界发生碰撞,碰撞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在我国传统美术走出国门时,世界美术也不短融入我国,文化冲击力度十分强大,这多我国传统美术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五)了解程度低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又与美术教师掌握的主要是作画技巧,所以一些教师对传统美术文化了解甚少。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不重视,高考并不对传统美术文化进行考察,而对美术方向的艺术生也只是进行素描的水彩技巧的考察。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欧洲的文艺复兴,却不知道在欧洲文化这一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美术成就。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本国人民凝固起来的一种特殊情感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如何利用中国传统美术中的优秀内容来影响及教育国民,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纵观国外,都十分重视低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艺术教育,让民族中的优秀文化能够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和传承下去,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也不例外。以学习中国青铜器艺术为例,我国的青铜器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是世界美术史中极为辉煌的篇章。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中国的传统美术内容,涉及知识面极为宽广,内容丰富,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可以对中国的文化、工艺、政治、历史诸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在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对学生其他文化知识的兴趣。比如在业余时间,成立美术兴趣小组,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视野。
四、对未来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美术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很轻的艺术。积极地开展传统美术教育,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中,都有美术欣赏这门公共课,目的就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通过美术鉴赏给他们所学的专业以启发和思考,做到触类旁通,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五、结论
在世界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必须认真的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理解自身的本质,提升对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重视。在美术教育领域,学校和学生应该提升对传统美术的重视,加深对其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绕有兴致的对传统美术进行学习。此外,高校必须提升传统美术教师的素质,创建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师资队伍,为学生传统美术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大鸿.高校美术教育的弊端[J].上海艺术家.2007(1)
[2]杜敏.民间美术与中学美术教学.河南教育(基础版).2008(Z1)
[3]全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美术教育.2002(3)
[4]何跃青.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地震出版社.2006.
[5]齐己:白莲集[M],四部叢刊初编本.
[6]张坤:中国古代文学史著述中概念使用问题之反思——以“人民性”、“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周来祥:文艺美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8]萧君和:文学引论[C].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9]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老子道德经[M].四川丛刊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