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年习俗文化的差异
2015-05-30高瞻
高瞻
摘要:新年作为一种传统节日,中日两国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可以从各自的习俗中找到彼此的影子,说明文化具有相通性、相融合的同时,也会不断的赋予自己独特的内涵,本文从两国新年由来、时间、活动、饮食等各方面来介绍、对比、分析两国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日本;春节;新年;差异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密切的交流和往来,从古时候,日本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多传统节日和习俗都来源于中国,但随着两国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新年习俗文化方面来介绍中日两国的差异。
一、新年的来源和时间
(一)中国
新年称做“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的来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年兽”的传说,“年兽”是一个残忍凶猛的野兽,古代人相信在除夕夜时它会出来吃人,传说“年兽”极其惧怕红色、火光和吵杂的声音,人们就在门上贴着红纸条,并整夜点着火炬,燃放爆竹,来躲避它的侵扰和攻击,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恭喜之声不绝于耳,四处弥漫着喜悦和重生的气息。为了纪念这一重大胜利,就将它作为新年。
(二)日本
新年称做“正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将新年从阴历春节改成了新历年的元旦,每年的12月29日至1月3日为法定的新年假期,和中国人一样举国上下,共同庆祝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据说来源于在6世纪以前,当时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且影响力的不断加深,盆节与专事佛教活动的盂兰盆会相融合,成为祭祀祖先的节日,而“正月”就成了专门祭拜能让人民五谷丰登的“岁神”的节日。
二、新年前的准备
在中国,新年的准备活动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这一天要进行“祭灶”仪式,祭拜灶神(也叫灶王爷),他会向天庭玉皇大帝汇报每一家的整个一年来的情况,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听的话,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丰盛的贡品来送给他,因此民间一直流传“二十三,糖瓜粘”这句顺口溜,自祭灶后,“过年”的气氛更加的浓厚了,人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忙年的阶段,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开始打扫屋子,清洗衣物被褥,准备食品,为新年的吃、喝、穿、带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日本新年准备活动是从12月中旬开始,12月25-28日做好新年用的饭菜、年糕等,但是29日不做,因为在日语9的发音是KU,与日语“苦”的发音相同,被认为不吉利,所以这天做的物品不好吃,带有晦气。与中国一样大家都为了迎接新年,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如门前摆放门松、挂草绳、祭祖祭神都是日本新年要做的活动。
(一)门神与门松
中国人过新年的时候,每家的大门上都会贴门神和春联,民间对于门神的信仰一直流传至今,作为门神的人物形象也有很多,例如:钟馗、秦琼与尉迟恭、杨宗保和穆桂英、岳飞和温琼等,古代这些门神主要承担着驱邪避灾的使命,现如今,它也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春联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以对仗工整、简洁雅致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每逢过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会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有得还会贴在猪舍牛棚、院落树木、墙角灶头、车辆机械等地方,寓意辞旧迎新,六畜兴旺,普天同庆。
日本人过新年,根据风俗,每年的12月13日开始装饰门松,因为松树耐霜寒,即使在冬季也保持青青的颜色,日本人觉得它们具有良好的寓意,古时候,人们必须亲自到山上采挖,称为“迎送”或“迎年神”,门松是用来招神的信号物,是让神降落的地方,现在人们一般会放在12月23日在门的两侧贴门松的照片或放盆景。有的日本人还会在12月26日至28日期间,在自家的大门、佛龛、工厂、汽车等处挂上稻草绳,这个绳子上面还会扎上橙、海带。龙虾等,稻草绳表示哪里是“神”占有的地方,是清洁,可以阻止不洁物体的侵入,向日常对自己有所关照的人表示感谢以及在新的一年里驱神辟邪之意,也是迎神不可或缺的。
(二)团拜会与忘年会
中国的企事业单位、公司团体等都会在春节前举行团拜会,以聚餐为主,并会举行一些文艺表演、趣味游戏、幸运抽奖等环节等形式,来感谢并回馈辛苦工作一年的员工,既增進同事之间的交流,也加深员工与单位的融入感。
日本的社团、公司在年末也会组织“忘年会”,类似于中国的“团拜会”,因为这个活动涉及面广,全国上下的公司都会组织,饭店、KTV到处爆满,因此忘年会席位的预定一般从11月中旬就开始了,在忘年会上,大家一起聚餐、喝酒聊天、唱KTV,卸下平日里在公司的疲惫,没有尊卑差异,不讲究上下级身份,它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忘却一年的种种烦恼和不开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三)贺年卡
在中国,随着通信技术、网络应用的发达,更多人不再使用这种传统的邮寄贺年卡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人、朋友的祝福,而是使用电子贺卡、短信拜年、微信微博拜年的方式来传递祝福,一方面环保节约,节省时间,但另一方面,很多人新年期间群发短信,毫无诚意的转发,也反映了现如今人际关系越来越淡的现象。
相反,在通讯技术同样高度发达的日本,至今仍格外重视寄送贺年卡,它无固定的格式,大多人都会亲自制作,亲笔写下祝福的话语,向家人、朋友致以感谢和问候,带去新年的祝愿。而新年临近时,邮局也会设置特别邮箱,用于接收新年贺卡,而且邮局不会将收到的贺年卡马上送出,而会等到新年当天一并派送,在1月1日,谁收到的贺年卡多,说明这个人就受欢迎程度高,预示着来年的工作生活也会格外的顺利。
三、新年期间的活动
(一)年夜饭
中国,将腊月30这一天称作“除夕”,这一天全国上下放假,长年居住在外的游子,也会在除夕之夜前赶回家,与家人共进丰盛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中国的北方年夜饭主要以水饺为主,饺子形如元宝,里面有馅儿,寓意招财进宝,心想事成;南方以“年糕”为主,寓意年年高;一家男女老少围坐桌旁,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美味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日本,将阳历12月31日称作“大晦日”相当于中国的“除夕”这一天全国放假,全家人团聚,共度新年,晚上家人齐聚一堂共吃年夜饭,日本的年夜饭没有大鱼大肉,只有一种荞麦面,寓意健康长寿,聚集财富。
(二)春节联欢晚会与红白歌大赛
在中国,除夕夜的文化大餐非央视春晚莫属,春晚以歌舞、相声、小品、杂技、魔术、戏曲等各类表演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至今,一直备受瞩目,上世纪80年代还出现了万人空巷的观看盛况,作为新闻热点,群众焦点,中国人观看春晚的热情多年来有增无减,虽然近年来对春晚节目褒贬不一,但这场“视听大餐、精神盛宴”早已驻扎在人们的内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在日本,“大晦日”的晚上,NHK电视台将播放“紅白歌合戦”即“红白歌大赛”,是一场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歌唱晚会,歌手都是从当年日本歌坛中最具有实力、人气旺、人品好的,其中女性歌手为红队,男性歌手为白队,若出现混合的组合,则以主唱歌手性别来决定归属。1951年首次举办至今,一直深受日本人的喜爱,观看大赛直播已经成为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三)过年的祈福参拜
日本,除夕之夜12点的钟声响过,就预示着新年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从1月1日凌晨开始,人们都前往寺庙、神社参拜祈福了,新年的第一次参拜叫做“初诣”,祈求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身体健康。据统计,每年日本新年参拜的人数都超过了9000万,以至于给社会秩序,安全保卫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国少数有宗教信仰或者生意人之间,盛行新年“烧头香”的说法,追求好运和吉利,讨个好彩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多数人相信在大年初一第一个将香插在寺庙香炉上的人,在接下來的一整年都会好运相伴,顺利安康。
(四)拜年与压岁钱
中国人在新年的时候,都会带上礼品来走亲串友,长辈遇到小孩还要发压岁钱,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而在日本也有给孩子 压岁钱的风俗,他们把压岁钱叫做“年玉”,这些发给孩子的压岁钱必须是崭新的纸币,因此日本的银行在年终也会发行一些新币,供人们兑换,他也寓意着得到压岁钱的人能够平安健康。
四、结语
中日两国文化一脉相承,从根本上来说,中日两国的新年习俗也只是大同小异而已,所谓大同,即在整个欢天喜地过大年期间,为了辞旧迎新得好运,都会有祭祖、奉神、礼佛、敬人的活动,所谓小异,因时代不同,中日两国过年的具体时间和习俗的方式略有不同,从两国的新年习俗中都能找到彼此的影子,众所周知,风俗习惯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深受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制约,它相互传播和影响,因此通过了解、分析中日两国的新年习俗的差异,对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日本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晓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高发国.日本新年民俗趣谈[J].世界文化.2007
[4]柯克雷.日本传统新年习俗中的汉文化渊源[J].西安外国语学院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