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

2015-05-30王靖闻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莫比乌斯中央美术学院

年轻人都希望与父不同,弑父后新生,但弑父之后其实又变成了父,周而复始便是世界。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圈,“讫起”其实也算是《8》的隐喻之一。

——王靖闻

王靖闻

1990年 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

2011年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2012年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现实验艺术学院)

采访时间/ 6月17日

采访形式/邮件采访

在中央美术学院4年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影响?

4年的大学生活对我来说像是一个庇护所,其实初中毕业后我便工作了,两年后才重新上高中考美院。所以美院对于我的意义是很特别的,美院里接触到的人令我有一种归属感。

在学习过程中,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

其实所有事情都像音乐或者电影一样是有节奏的,我总是把握不好这种节奏,就好像专心创作时会忘记很多事情,一整天油盐不进,几日闭门不出,通宵达旦都是常事,其实这样就会把节奏弄得很快很急,自己也很累。

在结束学业,马上要转换为艺术家身份的时刻,你的状态是怎样的?

期待吧,我很向往独立的生活以及创作,思想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独立,毕业即独立的开始。

毕业后的计划是怎样的?

在我的计划中,《8》其实就是一个序篇,算是开胃菜吧,还有两部短片,这3部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所以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把这个作品完成,但是动画这种媒介比起其他媒介来说,对创作者的消耗更大,我是指时间成本,以及经济成本,甚至健康成本。所以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合适的人,一起完成这个作品。至于经济上的计划就顺其自然吧。

对你来说,创作意味着什么?艺术是什么?

从我的主观角度来看,创作其实就是讲话,用一种我最舒服的语言跟别人讲话,如同吃喝拉撒一般的生理需求。每个人都有表达欲,告诉别人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欲望、感官经验等待,当语言无法准确的传达出这些内容时,自然就会去寻找合适的媒介,哑巴用手语,诗人用文字,我这次用的是动画。至于艺术,我不想谈。

你是如何理解“讫起”的?

结束即开始。

“讫起”在你的作品中有哪些体现?

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圈,其实也算是《8》的隐喻之一。

“莫比乌斯环”的哪种特质吸引了你,让它成为你影像作品中非常关键的元素?

其实莫比乌斯环只是《8》中的一个元素而已,匕首、乌鸦、人都和莫比乌斯环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循环结构,西西弗斯、坛城、无限不循环小数,莫比乌斯会更直观的体现这种循环结构及限制性,自然就选择它了。

是否会坚定的走艺术创作这条路?

谈不上坚定吧,有表达的欲望自然就会创作,如果有一天没什么话说了,硬挤出来的肯定是废话。但是现在还有很多想“说”的,一时半会儿还不至于词穷吧。

对自己的毕业作品是否满意?如何看待毕业创作对你个人的意义?

肯定不是很满意啊,其实有很多画面都没有实现,叙事结构很简单,展厅也没有布置,声音的层次空间感都不太好,整体质量并不高。但是年轻人嘛,在时间和经济成本的限制下,能实现到这种程度已经挺让自己欣慰的了,毕竟第一次尝试这种媒介,做得太好让人家专业搞动画的怎么活,开玩笑啦。

《8》的完成算是一种自我救赎吧,说实话《8》完成后我很少看,我不喜欢它的情绪,就如同有时你不敢直视镜中的自我。《8》之前我患了一种病,遗传基因造成的,对我的冲击挺大的,有时痛觉会影响思考,身体的变化也令我愈来愈孤僻,于是似乎《8》就成了我唯一能做的事。

其实这种经历也是《8》的成因吧,年轻人都希望与父不同,弑父后新生,但弑父之后其实又变成了父,周而复始便是世界。不过《8》的完成似乎给了我脱离莫比乌斯的希望。话说之后希望能让作品的情绪稍微幽默点。

猜你喜欢

莫比乌斯中央美术学院
功夫——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南昌巡展举办
莫比乌斯摄影基地
神奇的“莫比鸟斯带”
韩亚洲
寇月朋作品欣赏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的规划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