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东部小调探微

2015-05-30谭新艳

北方音乐 2015年7期
关键词:陇东曲调乐段

谭新艳

【摘要】甘肃小调是甘肃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凝聚了一方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甘肃省东部地区小调的节奏、调式调性、旋律、音域和曲调构成(曲调与语言的关系及曲调与情绪的关系)等方面来初探陇东小调的音乐特色。陇东小调中含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黄土文化风情,是中国民间小调音乐中独具地域特色的绚丽瑰宝。

【关键词】甘肃东部小调;音乐分析

小调,是我国在民间流传较广、形式较规整的短小精悍的歌唱形式,属于民间歌曲的范畴。民间小调包罗万象,有反映农耕劳动的、有描写民间故事的、也有表达男女情感的等等[4]。各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彩的生活和习俗,无不以其不同的形态反映在浩瀚的民歌中。甘肃小调作为甘肃省民歌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类别,典型的描写、勾划出了甘肃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情结和内心世界。而陇东小调则更加独具一格的展现了一方水土人民的质朴的情感、纯真的向往以及内心的独白。

甘肃陇东地区主要包括静宁、庄浪、平凉、华亭、灵台、泾川、镇原、庆阳、环县、华池、合水、正宁等几个县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北几乎为陕西省所包围。这一地区的小调有着独特的音乐魅力,这一地区民歌曲调的构成,曲调与语言的关系、曲调与情绪的关系、各种调式的运用,同一调式的不同色彩构成了陇东小调的特色。下面来一一举例分析。

一、陇东小调的节奏分析

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东部地区的小调在节奏的创作上相对比中部和西部复杂一点,常用的节奏偏多用前十六后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也有一部分地区的节奏偏爱加装饰音,如庄浪县的《王祥卧冰》、镇原县的《采花》、灵台县的《采花》等,都是加上前缀来复杂一下简单的节奏使之更加艺术化。而大部分东部小调的速度都是中速或中速稍快,以上几首小调都是中速稍快的速度这可以说明节奏的紧凑性。总体上看,东部小调的节奏更加具有对比性。从总体上来看,一字对一音和一字多音的节奏都存在,根据不同的歌词或小调情绪,节奏的形式有所不同,如果是小调中悲伤一点的曲子,其节奏较为舒展,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惆怅之情,如宁县的《小寡妇》就表达了十八岁的寡妇给丈夫上坟的极度悲伤与凄凉的感情,如果是陇东小调中欢快的曲子,那么节奏会比较紧密,用以表现调皮活泼的情感。如华池县的《小姑听房》,全曲中用稍紧凑的节奏来表现小姑子偷听新房表现出的调皮活泼和羞涩的女儿情怀。

二、陇东小调的调式调性

由于小调是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故采用的是民间调式。东部的小调中以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最多,如镇原县、合水县、环县的不同的《十对花》,虽然旋律有差别,但都是六声和七声的音阶。镇原县的《十对花》是加入了清角和变宫,合水县的《十对花》也是加入了清角和变宫,而环县的《十对花》则是加了清角。根据搜集到的陇东小调,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地区民族调式中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六声和七声调式。而甘肃西部大都用五声音阶,从这一调式音阶上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小调相对于西部小调更显得有棱有角[1]。

陇东小调多采用商调式,如华池县的《对花》是G商六声调式、镇原县的《采花》是B商七声调式、合水县的《十里墩》是C商七声调式。

三、旋律、音域、曲调构成

(一)旋律、音域

陇东小调的曲调进行以四度上下跳进最为典型,六度以上的大跳也常用,以商徵调式为主,旋律起伏较大,高亢、奔放。陇东小调的旋律音域宽窄并存,除了以十一度为主外,还有八九度及十二度以上的。这与东部地区的地形、地貌有着密切的联系。东部地区既靠近陕北,又处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形相对较为平坦,所以当地人具有粗犷中带有点含蓄的性格,这种双重的性格及这种性格所影响而产生的审美观,便体现在了音乐中。其中,旋律起伏较大的小调,由调式中心音或主要支持音向上或向下作四度跳进为主要典型的特征,如sol到高音dol,re到sol等,六度七度的大跳也有很多,甚至还有八度以上的大跳,如华池县《五哥拦羊》中re到高音sol的大跳。

(二)小调旋律骨干音

陇东小调的骨干音比较多样,但是常用的骨干音还是以sol—la—re为主,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清角和变宫,丰富小调的旋律织体,但是骨干音还是在陇东小调的旋律创作中起到了典型的代表地域特色的作用。如镇原县的《十对花》,在此首小调中的骨干音就是re,而华池县的《对花》中的骨干音就是sol和la,这些骨干音的运用支撑和丰富了陇东小调的创作和唱腔。

(三)曲调构成与其地方语言的关系以及曲调与情绪的关系

在经过以上的分析后,对陇东小调的曲调构成,主要从曲调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曲调与情绪的关系来看一下陇东小调的曲调构成。

1.曲调与语言的关系

在小调中不难发现有各种地方的方言,用方言唱出的小调才是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才具有民间音乐的灵魂,而陇东地区也具有这一地区独特的语言特色,根据甘肃资料记录,陇东地区称“太阳”为“阳婆婆”,“叫上妹子”为“吼上妹子”,“活计”为“营生”,这些方言的运用更加生动的体现了陇东小调的地域特色。下面我们来赏析一首华池县的小调《打樱桃》的一小段歌词。

(1)阳婆婆上来满山山红, (2)樱桃好吃树难栽,

小小的竹篮肩膀上挑, 朋友好交口难开,

跟上哥哥去打樱桃。 我满肚子心事说不出来。

(3)山坡坡上长着十样样草,(4)黑格浸浸的头发白格晶晶的牙,

一对山羊咩咩叫, 水绿衫衫红袄袄,

哥哥十样样就有九样样好。 越看妹子像朵花。

(5)想你想的心发乱, (6)想你想的心窝窝酸,

后半响想吃早起饭, 操不起筷子端不起碗,

煮饺子下了几个山药蛋。 三天没吃半碗饭。

(7)你想我来我想你,

咱俩个永世不分离,

生死我俩在一起。

短短的几句话却体现了陇东地区的语言特色,如果换成普通话,那么曲调的感觉也会随之改变,更改变了这种小调的感觉,所以语言也是陇东小调曲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曲调与情绪的关系

每一首小调的情感体验不同,所以创作时旋律的运用也会考虑到情感的部分而加上一些衬词或衬句,这些衬词或衬句有的并没有本身的独立性,只是为了加强语气或者是表达一种歌曲里既有的情绪,短小的就依附在歌词中,这些衬词起到了适应曲调,补足音节的作用,有的表达了未竟的情绪、扩大了音乐的结构,有的改变了原词的结构、活跃了歌词的句法。有些长的就形成衬句,加强语气或想要表达的情绪[3]。

如这首合水县的《十对花》,这首歌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可以看出是一问一答,从速度和歌词不难看出情绪是欢喜的。而衬词和衬句的运用都恰到好处,衬句更是表现了人们欢喜愉悦的情绪,曲调也就写的明亮活泼。

四、曲式结构、歌词形态及小调结束形态

(一)陇东小调的曲式结构

在单独说陇东小调的曲式结构前,先看一下整个甘肃小调的曲式结构,甘肃小调的曲调大多比较短小,一般均为单乐段曲体结构。以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和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的“四句头”式的一段体为两种基本形式[5]。而陇东小调一般都是单乐段的两句体结构和双乐段的曲体结构。采用单乐段的陇东小调一般会加入一些衬词或重复最后一句来扩大曲式的结构。双乐段的小调一般是在单乐段的基础上引入新材料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合水县的《十里墩》就是在前面乐段的基础上引入新材料,节奏和风格都发生改变而与前面的乐段形成明显的对比。

(二)陇东小调的歌词形态

(1)陇东小调大都旋律短小,只有少数小调是大段旋律的,但是陇东小调的歌词的规模却大于旋律的规模,每一首短小的小调都有好几段的歌词,一般都是记事或叙述的,歌词的结束形态也都是给故事结尾或最后表达唱歌人的无法说出的情感,如华池县的《打樱桃》前几段的歌词都是在叙述哥哥想喊上妹妹去打樱桃,彼此之间都有感情却羞于说出口,知道最后结束才表达出“咱俩个永世不分离,生死我俩在一起”。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的感情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陇东小调歌词在句法上以七言句式为基本格式,也有五言句、九言句、六言句和八言句,也有一些由长短句构成的歌词。如镇原县的《卖樱桃》。

(3)小调歌词中常常运用比、兴的手法。如华池县的《打樱桃》有一段歌词是:“樱桃好吃树难栽,朋友好交口难开,我满肚子心事说不出来”

(4)歌词中的衬词,这些衬词与歌词的主体一起完成了歌曲中主体形象的塑造,所以,小调歌词中的衬词也在小调创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 陇东小调结束形态

陇东小调的旋律结束形态一般都以下行为主,如镇原县的《十对花》、灵台县的《采花》等,也有极少量的在旋律上行结束的小调,但是这种以旋律上行的结束形态的小调基本上都是在以上行大二度结束的小调为多,如庄浪县的《尼姑下山》就是在前一个音的上方大二度结束的。

五、陇东小调总体特点

文章的开头我们介绍过陇东地区与陕西相接,而且北、中、南几乎为陕西省所包围,所以陇东小调中有一部分曲调带有明显的“信天游”特点,但又与“信天游”有所不同[2]。下面来具体的陈述一下陇东小调的总体特点。

(1)陇东小调是流行于甘肃东部的民间歌曲。

(2)陇东小调的词曲结合是比较固定的。

(3)陇东小调不是无限长的唱下去的,它是有一定的段数的。

(4)陇东小调的演唱不会随时间地点等随时随地的变化,它的节奏和节拍都是比较稳定的。

(5)陇东小调歌词具有明显地方特色

(6)陇东小调若是双乐段的,一半都是在下句展开跟上句作对比,下句的跨度比上句要大,如合水县的《十里墩》,这首小调是在下半句展开

(7)陇东小调的结束形态一般都以下行为主。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甘肃陇东人民在长期的劳作生活中创造出别具一格差别于接壤地域的音乐。

六、总结

陇东小调是甘肃民歌中不可缺少、绚丽多彩的一部分。陇东小调音乐中也渗透着甘肃人民豪爽、憨厚的精神气韵。民歌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它时刻在反射着不同时期人民的心声以及各兄弟民族间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在今天,陇东小调始终占据着甘肃民歌及中国民间音乐中重要的地位。中国民间音乐的乐观精神永远都在不同时期散发着魅力,它的一些哲理性的词句给与了劳动人民思想上的启迪,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典型的描写勾划出了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民间小调也为我们研究民间音乐和创作新音乐提供了研究价值,对中国传统音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景玉,王新学.甘肃小调在音乐形态上的地理分布研究[J].艺术百家,2008(5).

[2]赵磊,李文珍.甘肃民歌与异地民歌的历史传播探微[J].中国音乐,1994(04):69-71.

[3]庄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4]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8.

猜你喜欢

陇东曲调乐段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Wake up, Bunny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布谷鸟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