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及疏导
2015-05-30王光荣
王光荣
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学习上不刻苦,不愿独立思考,习惯于问答案、对答案、抄答案,习惯于抄笔记、抄书本、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在学校里,什么问题都要等着教师来处理,什么事都要等着教师来吩咐,不吩咐就无所事事,乐得悠闲自在。在家里,他们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什么都不会做。上述两种现象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极强的依赖心理,如何帮助他们刻服依赖心理,以真正完成至关重要的心理断乳——脱离依赖别人,成为独立的人,这是十分困难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及疏导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生依赖心理形成
学生的依赖心理的形成因素分为内因与外因,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是内因,外界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是外因。
1.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由于儿童生活上不能自理,必须依赖大人,如果在儿童时期家长没有注意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丧失儿童的个体独立性,孩子的依赖心理就不可避免地诱发滋长。而长期的依赖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使孩子缺乏自信与独立生活能力。湖南被誉为“天才少年”研究生的魏永康因自理能力太差,不能独立适应学校的生活而导致退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类似的报导还不时出现在报刊和杂志上。
2.家庭、学校与社会因素。在长期的传统舆论里,“听话” “高分”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创新意识、独立人格和动手能力被忽视了。有些家长在平时生活中甘愿做孩子的奴隶,孩子的一切全包,甚至还代替孩子写作业。还有一些学生贪玩,抢时间应付作业,甚至发展到抄作业,请人代写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等。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意识、动手能力、服务精神、劳动观念逐渐消失了,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此外,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很大。既然不用读书,不用努力奋斗,通过关系照样可以铺路架桥,达到自己的愿望,何必刻苦努力去创造呢?
3.学校教育因素。虽然目前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但考试成绩仍然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考核标准,教师过分关注学生分数的高低,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品德素质的培养。这种重管理轻疏导、重知识轻创造的教育,正是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诱因。
依赖心理是一种极其有害的心理。学生有了依赖心理后,就会失去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碰到困难绕道而走,失去依靠寸步难行。
二、学生依赖心理的疏导
怎样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呢?关键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标本兼治。要加强家校联系,密切配合,在学习和生活上齐抓共管。
1.仔细调查研究,创设成长环境。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心理形成原因的共性与差异,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同时要做到家校共管、持之以恒。要调查研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尽早帮助学生摆脱依赖思想。教师平时要常鼓励学生,树立其信心。
2.制定目标任务,增强信心毅力。在评估学生时,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的毅力。通过此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和勇气。
3.限定求助范围,提倡自主独立。要做好家校联系,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不要怕孩子不会做事,要放手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孩子自立的习惯。要信任孩子,坚持小事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的方法,大人可适当加以指点。要让孩子学会担当,如果做错了,让孩子自己寻找原因、总结经验,增强责任感。
4.强化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正当竞争,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要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以适应将来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5.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精神。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言行的细微观察,从中捕捉机遇,及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要敢于放手,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要怕学生标新立异,这正是孩子富于创造力的表现。要善于“扬长避短”,坚持“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原则,对于有些“爱调皮”“歪点子多”的学生,我们不能一棍打死,而要善于引导和教育。
学生的依赖心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心理交错并存。帮助学生摆脱依赖的拐棍,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作为教育与引导者,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健康心理因素去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要细心观察、仔细分析、耐心疏导、及时巩固,切忌过多的批评与指责,更不能嘲笑与讽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春风化雨,就能逐步幫助孩子走出依赖的阴影。?笸(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坪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