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拔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
2015-05-30钟瑞琴
钟瑞琴
摘 要:思想政治素质是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根本性问题。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创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优秀拔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
中图分类号:C961;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20-02
优秀拔尖人才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更关键的是思想政治要靠得住。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为此,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比如美国,成立天才教育处、全国研究中心及国家英才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先后颁布了天才儿童教育法、优异学生支付法案等,保障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再如俄罗斯,1996年起俄罗斯拨出专款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把对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视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及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我国2006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就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已经进入了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可以说,当今世界,谁拥有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谁就能赢得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谁能够赢得高素质拔尖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
二、思想政治素质是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
越是拔尖人才,越要讲德,越要注重德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素质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正确把握优秀拔尖人才的方向,有效培养优秀拔尖人才至关重要。
首先,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优秀拔尖人才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归根到底,就是解决人才为谁服务的问题。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优秀拔尖人才涌现,推动祖国建设向前发展。从中国著名的“三钱”的无私奉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优秀拔尖人才,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有机结合,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具有一定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培养拔尖人才,如果不注意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引导,就容易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出现问题。试想,一个拥有大量知识,掌握了尖端技术的人是一个道德不端、心术不正的人,那他的知识越多,本领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曾经的大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研究生虐猫事件,足以说明离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谈人才是一纸空文,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去追求培养创新人才是舍本逐木,最终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做事,更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否则,培养出来的只能是“蠢才”“歪才”。
其次,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优秀拔尖人才的优秀品质。优秀拔尖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而且还应具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甚至比创新能力更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今时代的特点和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国家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因而,一个人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尤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思想政治素质是优秀拔尖人才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时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面貌整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心理承受力较差、认知与行为脱节、注重自我和享受、看重金钱与地位等等。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不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有效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增强青年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积极健康地成长。由此可见,拔尖人才的人格完善,也离不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服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
1. 创新思想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思政课不外乎是空洞、抽象、枯燥、乏味的说教,距离自己很远,学了并没有什么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形成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从而建立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见解,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只有把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使学生愿意接受思想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样,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
2. 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优秀拔尖人才过程中,教学内容改革是重要环节。思政课要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并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实际和认知特点,始终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宗旨,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产生新想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才能入脑入心。”以本校思政课改革为例,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要求统一,为更好地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我们精心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应当和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热点剖析为主线,以具体生动形象的事实数据材料为载体,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有效引领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
培养优秀拔尖人才,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往的思政课教学往往采用“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缺少辩证的科学态度,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以本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为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实施互动教学,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在思政课的课堂上纷纷涌现;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而采用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专题演讲、主题辩论等方法层出不穷,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要你学”向“我要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导人,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增加实践锻炼机会,拓展拔尖人才培养方式
社会实践对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要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组织实践教学。以本校的做法为例,为有效彰显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科学引领和指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分别从“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程中各划出16课时用于实践教学,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课程特色,选择好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活动范围、活动依据、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成果、活动步骤、考核方式等,以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的,本着全员参与、形式多样、团队教学、以点带面和操作性强等原则,结合相关思政理论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设计若干主题,确保每一名学生每一学期都能参加一个项目;活动结束后,每个团队均需按照相关要求提交活动成果,从而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实践,使大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政治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有责任感。让大学生在受教育和做贡献的同时增长才干,达到自我教育,终身受益的目的。
5. 创新考核评价标准,科学构建评价创新体系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摈弃传统的单一的成绩型模式,引进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突出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考评,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体现对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目标导向和过程推动作用,最终建立和健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本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为例,我们注意坚持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知行合一的形成性综合考核方法。从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加实践活动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将个人学习和团队活动相结合,将学、行、思、写融为一体,提高了理论教学的实效性。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改变了过去仅凭一张期末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做法,得到了学生广泛好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优秀拔尖人才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增进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情商的开发与挖掘,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营造一个培养优秀人才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思政教师要善于发现、培养优秀拔尖人才,选择那些成绩好、能力强、善思考、敢创新的学生为代表,带动其他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而带动学院文化发展,形成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9-01-1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吴时国.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功效[J].党史文苑,2010(03).
[4]石磊,严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本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