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的策划与运作

2015-05-30白婉玉

今传媒 2015年8期
关键词:华西都市报都市报

白婉玉

摘  要:《华西都市报》从1995年元旦创刊至今,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在中国都市报报坛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以特别报道进行分析。特别报道作为都市报新闻版块大家族中新兴的生力军,值得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近几年,为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读者的口味,《华西都市报》突破“短、快、广、软”的传统风格,建立了“可短必短,当长则长”的新理念,开辟“特别报道”,受到读者欢迎。希望通过对《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的分析,对各大报刊的版面策划和新闻运作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当时《华西都市报》创办时间还不长,知名度较低,而这篇报道成为打响这个品牌的第一炮,使《华西都市报》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肯定和赞誉,也为它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密不可分的基础。由于这篇报道第一次提出了如何管理社会公益募捐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讨论,于1999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这部法律让公益募捐事业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一篇新闻报道成为立法的主要依据之一,这也是中国法制历史上的第一次和唯一一次。

而今,特别报道多与时代热点相结合,比如趁着2012年3月29日金砖国家会议在新德里召开,不仅中央电视台于3月在CCTV-2首播纪录片《金砖之国》,同时《华西都市报》趁热打铁,派出四个报道组,奔赴四大洲,踏访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于2012年12月3日的“破译金砖之国 寻找成长密码”大型报道,获得读者一致好评。

2.“特别报道”新闻的特色

“特别报道”体现了《华西都市报》面向市民,服务市民的办报思路。笔者在2014年大特稿版中挑选了16份特别报道,总结出特点如下:

(1)人物大众性:常以普通市民作为主人公,且职业较为普通,如警察、工程师、农民、赌徒、儿童、学生和家庭主妇,其中他们之间感情链接多为朋友、同事、亲人、姐妹、夫妻、邻居、师生和警匪等。像《父亲节俭教育引领 双胞胎兄弟同入清华》一文,写一位农民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懂得如何教育儿子成才,最后儿子双双考入清华大学,成就了一段佳话。

(2)教育启示化性:紧贴现实,紧贴事件,有的倡导主旋律正能量,有的揭示社会中的某些丑恶现象,又不忘批评教育监督,最后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比如《铁警有颗慈父心 26年送138位孩子回家》一文,介绍了一位从警26年,送138位走失儿童回家的中国好人,报道了这位警察父亲的好人好事,盛赞了他慈父一般的爱心和朴实谦虚的精神。但是,在《“筑巢结婚”梦难圆 工程师为“赚快钱”竟抢劫》一文中,讲述了一个工程师为了满足女友提出有车有房才结婚的要求,无计可施之时不得不走上抢劫这条不归路......最终天眼之下落网的故事。

(3)趣味可读性:由于报道内容涵盖了新闻性+故事性+文学性,运用网络流行语,多采用通俗文学笔法,讲究修辞和文采,运用悬念设置、情节渲染、细节描绘,使故事曲折多变,富有故事性和文学性,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如《双胞胎姐妹相互“逗吐黑”“战火”中并肩成为漫画家》一文,写了两姐妹热爱漫画,在“吐槽”和“互黑”中齐心协力出版一本原创漫画的励志故事,报道运用趣味生动的手法,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

3.“特别报道”存在的问题

由于《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的成功,经过几年的发展,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一批好的特别报道影响日渐深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认为,有部分特别报道主题单一,反映不良社会问题,例如凶杀、婚外恋、抢劫、犯罪、横祸和诈骗等题材。比如,《已婚富豪百万元救美 空姐家暴原是女友骗局》《院坝里练枪法?击中邻家6岁男孩》《少年杀死奶奶难忍思念 作文吐心声泄露真相》和《步步惊心!为还赌债杀妻骗保》等诸多社会负能量频频见报。

(二)“特别报道”版面策划

1.嫁接畅销报刊优势下的“特别报道”

《华西都市报》创立以后,汇集了党报机关报、法治财经报、各省市区日报晚报及期刊周刊的多种优势,迅速风靡全国,成为畅销报。

“特别报道”明显嫁接了其他报刊的优势,为我所用,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特色。席文举指出:“如果说优势嫁接是组合想象的产物,那么,新闻追踪的规模经营则是席文举理论思维的结果。从哲学来说,任何事物一旦发展到一定数量,就会产生质变。‘特别报道,是一些报纸过去已有的形式,但是它最多不过是报纸的一种表现手段或丰富报纸内容和形式的一些必要的点缀而已。笔者认为,席文举对它实行市场规划的经营,形成规模效应,于是这一形式就不再仅仅只具有形式的意义,而成为报纸风格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3]”

其中,嫁接机关报优势,强化时政新闻报道宣传。加大了重大时政新闻报道,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嫁接晚报优势,规模经营社会新闻。拓宽了社会新闻的报道领域,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做好连续追踪报道,在选材上包含本地、国内乃至全世界的社会新闻;嫁接畅销报优势,精彩版面具有代表性。

2.“特别报道”的版式风格

笔者分析了《华西都市报》40期大特稿版版面,大致总结出以下版式风格:

(1)简洁明快,结构简单。现代人时间少、节奏快。以方便阅读为主,倡导快餐文化,虽然是都市报中的特别报道,但是更讲究编排合理。

(2)新闻简明,图表增多。特别报道更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将新闻简介单独成立为开头段,同时在旁边配上图片,强调视觉新闻的作用。

(3)分栏适中,垂直顺序。因为特别报道篇幅较长,因此栏目变化较过去更自由,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4)色彩鲜艳,字体醒目。特别报道的简介段采用红色宋体,正文字体清晰明了,小标题采用黑体加粗,形成强劲的冲击力。

三、结 论

《华西都市报》创刊之后,仅仅在两三年内,使得全国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数量激增,真正开启了中国报业蔚为大观的“都市报时代”。

至今,《华西都市报》已构建起一个华西传媒集群,实现了传统媒体由单一平面媒体向立体化传播平台的华丽转身和蝶变飞升,开启了整合传播和整合营销的全新时代。一个以跨区域办报为基础、跨媒体整合为路径、跨行业发展为方向的传媒集群正阔步迈向新的征程[4]。

参考文献:

  • 李东东.60年,中国报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J].中国报业, 2009(10).
  • 艾风.华西都市报走向市场研究[J].新闻界,1998(1).
  • 席文举是如何创立华西都市报的[EB/OL].http://www. chuanboxue.Net.
  • 吴定勇.都市报崛起之谜[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华西都市报都市报
探析融媒体语境下《华西都市报》的转型策略及建设路径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纸与端齐飞 报纸副刊转型新路探索——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宽窄巷》副刊创新转型实践
浅谈报纸副刊持续性主题报道的策划与运行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都市报的战略转型实践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都市报财经新闻建设的现状与应具备的几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