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教育探析

2015-05-30曲爱香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中小学生

曲爱香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加强对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正确自然观的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由于外来文化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环境的缺乏等原因造成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淡漠,因此,通过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传统节日意识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节日文化教育

传统中国节日有春节、立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 长期以来不仅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 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而且也以达观向上、蓬勃热情的文化内涵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1]。

当代中小学生肩负着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意识日渐淡漠。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就是指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的优秀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中小学生在品德、才能、行为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培育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构建和谐的伦理关系以及优秀的思想品德。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小学生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等等的总和。中国传统节日就表现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强大的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中包含着大量的爱国主义元素,如清明节的形成原因之一是因为纪念爱国忠臣介子推;端午节的形成原因之一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此来感怀故人。中小学生是先进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传统节日能够促进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中国传统节日不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中华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如中秋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象征,蕴含着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对于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含着对和平与和谐的美好向往与追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讲修和睦”“德莫大于和”的观念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天下太平、和和美美的希冀。譬如说在春节这个辞旧迎新、合家欢乐的传统节日,亲友之间相互拜访,营造了仁义重礼的和谐氛围。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和谐向善为美的思想观念。

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着中国人勤劳勇敢、顽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等古语所包含的内容往往被传统节日所传承下来。如二月二青龙节表达的就是劳动人民希望通过辛勤劳动以获得丰收的向往,可以激励中小学生培养勤奋努力的精神。又如元宵节的舞龙灯、舞狮子,以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文娱活动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威武雄壮、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同样对于中小学生精神气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相比,不同之处之一即表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岁时节令有关,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岁时节日。 “所谓岁时节日,就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和特定民俗活动的时日。”[2]我国的传统节日所体现的自然观便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的自然观,广大的劳动人民因时而作,农业生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民生活循时而行,依据大自然的节气周期活动,保持着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与崇拜。这就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构建,自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我国岁时传统节日,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帮助他们形成敬畏自然,随顺自然,循时而动,有所作为的意识。

(三)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谐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3]我国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节日都非常注重人际交往,一方面凝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节日的氛围环境为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非常合适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机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得到了加强,也较好地改善了家庭内部关系。另一方面中小学生通过传统节日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增强中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也增强着中小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节日期间,亲戚好友相互来往交流,聚会娱乐,在喜庆的日子里也促使着中小学生与家人、朋友、社会的情感交流,也让中小学生们体验着自然社会的和谐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中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自身社会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四)有利于中小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教育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中小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因此,理想信念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指引作用。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就蕴含着对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内涵。“譬如春节所表现出的敬奉祖先、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和合精神; 七夕节所蕴含的忠贞不渝、诚信友爱的观念; 重阳文化所尊奉的‘无伦之孝,推家至国; 以孝齐家,以孝治国,达至和谐大同的传统美德等”[4]这些传统节日文化都可以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也影响着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下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

当下的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意识已经开始逐渐淡化。虽然中国传统节日众多,但很多中小学生所熟知的传统节日也只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很少知道中元节、辞灶节等传统节日。只其中所赋予的精神内涵就更不知晓了。许多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也只剩下了吃穿文化了,把传统节日演变成了“饮食节”、“狂欢节”,春节吃水饺、中秋尝月饼、端午食粽子,仅仅把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停滞在“器物”层面上,单一、片面的了解传统节日的作用,其精神品质却难以得到发扬。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来文化的影响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亦愈加明显。西方的一些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些思想文化一定程度上开阔了我们中小学生的眼界,丰富了校园文化,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呈现出多元的价值观念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文化追求。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节日逐渐占据在中小学校园生活之中,这些节日所表现的西方价值观念、文化追求也充斥在中小学生的脑海中,片面追逐新奇的外来文化,对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却不予理会。我们的传统节日却被逐渐淡漠。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在国外,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程中得到的广泛的普及和教育。然而,在我国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却显得比较薄弱,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内容就更加少了。这不免造成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不是特别系统和透彻了。此外,在我国大部分中小学中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也缺少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课程设置的很少,与之相关的学校活动也少开展,造成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不甚了解,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就产生了陌生感。

(三)社会环境氛围的欠缺

为了谋求利润的商家对西方节日进行大肆渲染炒作以营造节日氛围,如每年情人节到来之前各大商家就会推出“情人节套餐”,而巧克力、玫瑰花更是畅销之至,而传统七夕节的节日热闹程度却远远不及西方情人节。中小学生是张扬时尚的群体,对于经过商家媒体渲染之后的西方节日更是格外感兴趣。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政府部门的举措也明显不足,大部分时候只是举行一两次社会大型活动便草草了事,这显然对于广大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来说所起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政府部门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缺失也负有重要的责任。此外,新闻媒体也是营造社会氛围的主力军,西方节日被新闻媒体、娱乐刊物美化宣传,而对于传统节日却不太关注,无意间也在社会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由于社会氛围的不足,造成了部分中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漠视。

三、加强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一)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首先,中小学老师要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中小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教师自身也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其次,并要开设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相关的本土课程,将优秀的内容纳入教材教程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再次,要发挥高校社会实践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主题活动,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使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心灵体验。比如,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扫墓同时由几名学生来讲述清明节的由来风俗内涵,号召大家将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让学生在缅怀民族英雄时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另外,为了让中小学生在校园中随处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可以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宣传。通过学校教育,不仅能增强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记忆,也提升了中小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营造突显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自觉性,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宣传媒体以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各级政府作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某些政策的制定上,要考虑到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及其影响。制定的政策要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其次,各类媒体和学者要共同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资源,在新形势下,挖掘、提炼、阐述其现实的社会意义与功能。例如,在电视台、网络平台、报纸杂志上开辟传统节日文化的专栏,同时组织专题讲座让中小学生浸润在大众文化之中,时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家庭内部也要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充分意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家长自身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对子女言传身教,如春节期间的祭祀活动,教育晚辈要追念先人的养育之恩、追本溯源,而不是简单的对子女赋予鬼神之说。另一方面,要创新传统的庆祝形式,营造良好的家庭节日文化氛围。如春节期间的“压岁钱”是普遍的庆祝形式之一,其本意是压邪驱鬼,祝福庇佑,而在现实社会已经扭曲了本意,将其庸俗化成为了纯粹的金钱交往,在社会上掀起了拜金攀比之风,带来了的负面影响,因此,家庭之间可以对此进行形式的改造,使其彰显积极意义。。

(三)通过中小学生自身提高传统节日意识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趋势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因此,加强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必须从中小学生自身来入手。而中小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对中小学生个人道德、思想品德的提高以及将来的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因此,中小学生自身要转变高文凭的传统观念,逐步提高个人思想文化修养,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中小学生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籍尤其是古典文集,深入了解民族节日历史和民族精神,扎实文化底蕴,这样在面对各种文化渗透时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国人本色。第二,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良莠不齐,既有精华的内容,也不乏一些糟粕,但只要我们对传统文化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是可以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一些精神支持和借鉴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我们应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创新发展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第三,积极参加传统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并把传统美德的教育贯穿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的道德规范,做中国新时代的中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常为,韩震,徐惟成等.重建传统节日的虔敬——“传统节日与和谐文化论坛”精彩观点摘要——传统节日昭示着中华民族之魂[J].人民论坛:双周刊,2008(4):48-49.

[2]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3]严考亮.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道德教化中的价值[J].沧桑,2007(1):114-116.

[4]饶武元,黎欠水.论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J].江西教育科研,2007(5):25-26.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文化中小学生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精髓
语文教育的节日文化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