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南、苏北地区汉画像石中的虎
2015-05-30周灿
周灿
摘 要:鲁南,苏北地区是我国汉画像石分布的重要区域。在这片区域汉画像石数量众多,题材丰富。而虎作为汉画像石中一个重要的形象在这片区域的汉画像石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研究其中虎的形象对于我们研究汉代人们的生活及其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画像石;虎;祥瑞
虎在中华民族是最早作为图腾的一种存在。虎的形象在鲁,皖,苏北地区的画像石中出现次数众多。其或单独出现,或与其他形象结合,被汉代的人们赋予众多的内涵。
一、自然属性的虎
汉代人对于虎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崇拜虎,认为虎是祥瑞之兽,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于虎有着恐惧的心理。虎凶猛无比,能食人兽,还常常出现在道路上,妨碍交通。自然而然,人们对于虎就有了恐惧的心理。而在秦汉的时候虎患,虎灾非常严重。《后汉书·宋均传》中提到了九江郡的情况,“郡多虎豹,数为虎患,常募设槛口而尤多伤害。”另外《宋均传》还提到了“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的说法。[1]另外在其他的多部典籍中也提到了汉代的虎患,虎灾。由此可见,虎患虎灾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一个社会问题。在山东邹城市曾经出土过一幅虎欲食人的汉画像石。(图一)
图一
画中一人遇虎欲藏洞中,虎在洞外回首张望,这块汉画像石生动的体现了虎欲食人的兽性。
但是在鲁南,苏北地区出土的更多的是关于戏虎,搏虎,猎虎的汉画像石。如图四,出土于徐州的茅村汉墓,画面中汉画像石石上所刻为百戏中的雀戏、虎戏和马戏。雀作展翅翘尾、虎作四足奔腾状,伎人头部皆束成双髻,细身轻装,体态矫健,有的正在挽缰上马。(图二)
图二
除了图二中戏虎之类的画像石之外,在鲁南,苏北地区还有反映出行时遇到虎与虎搏斗的汉画像石,如图三的汉画像石出土于鲁南滕县官桥,画面描写了车马出行时遇到了猛虎等多种野兽,一人手拿武器勇猛无比,走在最前端,与虎等野兽搏斗,为其他人开路。其余则护卫在车骑旁边。
二、辟邪纳福的虎
古人认为虎是勇猛,威严,正义的象征。古人将勇猛的军队称作虎贲军,调动军队的符称为虎符,评价一个人不凡时称这个人有龙虎之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说范增在游说项羽杀刘邦时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2]除此之外,古人还将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定义成了虎的形象,他们认为虎位于西方,主金,色白,故称白虎。古人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之兽,能给他们带来吉祥和幸福。如《艺文》引《瑞应图》云:“白虎者,仁而不害,王者不暴虐,思及竹苇则见。”又引《孝经援神契》云:“德至鸟兽,白虎见。”[3]除此之外,古人认为白虎为位于西方,主杀伐,其能杀兽,自然也就能够食鬼。《风俗通义》云: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性食鬼魅者也。”[4]虎作为辟邪纳福的形象至汉代时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将虎作为辟邪纳福的形象存在现在最早的考古资料是1987 年仰韶文化时期的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发掘,其45 号墓在墓主骨骼两旁,有用蚌壳排列成的图形,东方是龙,西方是虎。[5]其后在商周青铜器中也发现了众多的虎纹。汉代人不仅视白虎为西方的天神和星神,同时,他们还将白虎与墓葬结合起来,将白虎作为人类灵魂的守护神之一。汉代人认为在墓葬中刻画白虎能够保佑死后亡灵的安宁,所以虎形象在墓葬中很常见。鲁南,苏北地区的虎或单独出现或与龙等其他瑞兽结合。如图一出土于山东省滕州市龙阳店附近,是一幅东汉晚期的作品。画面中上刻两个蛇首人,下刻两只怪兽和两只虎。两只虎张牙舞爪,斗志昂扬作势欲扑向两只怪兽。(图三)这幅图中,虎是单独存在的,墓主人希望虎的存在能够保护他死后灵魂避免被鬼怪所侵扰。
图三
除了单独出现之外,虎还和四灵之外的青龙,朱雀,玄武存在,在鲁,皖苏北地区白虎与青龙,朱雀在一幅画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多,而四灵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中非常稀少,在徐州汉画像石研究会中拥有一幅四灵(图四)
图四
这幅图中将四灵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全部刻画进去,但是其与南阳汉画像时中的四灵图不一样的是,这幅画中并没有按照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的顺序来排,即这幅图没有按照青龙主东方。白虎主西方,朱雀主北方,玄武主南方的顺序来排。所以,笔者认为这幅画并没有像南阳画像石中四灵图那样表示天文的作用。四灵皆为祥瑞之兽,刻画在一幅画像石中应该是为了表示祥瑞。
三、寄托升仙长生思想的虎
汉代流行黄老之说和谶纬之学,升仙思想流行。典型的例子如汉武帝,其一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派遣自己的属下去海外寻找仙山,在失败之后又希望自己能够羽化飞仙。最高统治者尚且如此,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当时升仙思想的流行。汉代人幻想灵魂不灭,并千方百计地进行保护尸体不被腐烂,就是期待死后会进入另一个极乐世界。死亡本是个体生命结束, 但在汉朝人看来却并非如此简单. 而是视为一种生命形式上的变化, 看成到另一世界以其它方式继续存在。[6]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鲁南,苏北的汉画像石中有大量的升仙的题材,而虎是一种祥瑞之兽,在这片区域升仙题材的汉画像石中经常可见。如图五中由徐州市汉画像石研究会发布的一副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石,在这幅图中刻画了仙人,龙,虎,凤等形象,画面中龙腾,虎跃,凤翔,其他野兽也是自由奔跑的样子。而其中的仙人也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整幅画面给我们呈现了一种自然祥和的仙界景象。这种景象应该是当时人们对于仙界景象的一种想象。墓主人希望自己死后灵魂能够升仙,自己也能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幅汉画像石中,虎被人想象成了一种存在于仙界的神兽。
图五
除此之外,鲁南,苏北的画像石中还出现了很多翼虎的形象,它们或者单独存在,或者作为升仙的坐骑或者向导。这同样寄托了人们对于希望在自己死后能够通过翼虎的引导去往仙界的愿望。
四、总结
鲁南,苏北地区的汉画像石中虎的形象题材众多,其中既有反映人们生活的画像石如戏虎,搏虎等,又赋予了虎超越自然的属性。人们通过将虎刻画在汉画像石上既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安宁,不被打扰,同时又希望自己能够羽化升仙,在天界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还希望这些画像石能够保佑自己的子孙繁荣昌盛,幸福平安。这些画像石不仅仅只是墓葬的一种装饰,更是对当时人们思想的一种深刻反映。
参考文献:
[1][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戴建增.汉化中的虎崇拜[A].南阳: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
[4]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5]李学勤.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起源[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
[6]熊纪涛.从画像石和画像砖看汉代升仙信仰的发展[J].郑州:美与时代,2007.
[7]朱永德.“羽人引导龙虎交尾”画像石浅考[J].杭州: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