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的转化
2015-05-30郑洵
郑洵
摘 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学界对文化资源及产业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立足中国文化资源转换率偏低的现实背景,从必要性、基本要求、转化条件、过程及意义等方面,对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转化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研究转化过程中,构建了相关流程图,从四个阶段切入,详细说明了转化步骤,旨在为实践奠定基础。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岐江公园,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粤东造船厂,在历经近50年的风风雨雨后于1999年破产,它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种种辉煌与艰辛,因此,设计者在改造过程中并没有将其毁坏,而是充分利用了造船厂的工业元素和原址生态环境,在厂房与机器的基础上,将其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休闲场所,创建了公园和园林空间。2009年11月7日,岐江公园因其设计“很关心恢复剩余的结构与现有的城市范围连接,负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而获得了美国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颁发的“2009年度ULI全球卓越奖”。
(四)以“整合优化”为动向,进行“集群性”转化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变,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展现出了巨大的竞争优势,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6]。整合优化是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促进其向产业资源集群性转化的前提。
文化资源的整合优化即是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作为一个系统,使系统内各种文化资源通过联系、渗透、互补等方式,组成合理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发挥最大功能[10]。对文化资源的整合优化而言,首先需对资源市场进行调研、评估与规划,这是整合优化的基础,以避免雷同与浪费现象;其次,因同区域的文化资源既有其独特性,又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面对文化资源系统中的特征和重点,必须进行先后排序;最后,需加强文化要素的同类归集和同质整合,促使文化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实现产业转化的规模效应以及价值的最大转化。
此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也是集群性转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文化产业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之间可以形成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为一体的产业系统,从而带动多层面多维度的开发和发展[10]。然而,我国很多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都是打一枪换一个题材,在对资源实现产业链的挖掘上并未真正形成辐射。以作为文化资源的“三国”文化为例,其转化中所形成的产业链主要是基于本身的丰富性(如图1所示),而非经过规划与整合,所以该产业链上的产品处于各自为营的局面,无法合力形成品牌,集群效应低下。
图1 三国文化资源转化开发简示图
三、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转化的过程
(一)转化的条件
1.社会条件
为了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的转化,社会应该保障其转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环境,保证其他资源与相关因素的提供,促成其向文化产业资源转化。
2.行为条件
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必须尊重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在文化演进逻辑与经济逻辑这两种逻辑的相互作用下,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潜能,使其通过整合优化成为文化产业资源进而产生效益和利润,同时,实现文化要素的产业化流动,用市场手段和规律引导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3.制度条件
采取对自然资源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使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的风险降至最低,保障实践者的根本利益,实现文化资源转化后的双重成效。
(二)转化的过程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的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步骤如下:
1.甄别与评价阶段
对文化资源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与度量、把握各类文化资源的特性是合理转化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优势,进而发展成为了文化产业优势的前提。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被开发利用形成文化产业资源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甄别哪些文化资源是可以进行转化的,哪些是必须进行保护的。对于完全属于文化事业范围的文化资源则无法进行产业化经营;对于不属于文化事业、但市场潜力较小的文化资源则不具备产业化经营的条件;对于介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特色强、市场潜力大的文化资源才可以选择被转化与开发[4]。
甄别之后,即对这些能够被转化、开发及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其价值、可持续发展空间及产品市场,由此确定转化开发投入的力度与规模。
2.整合与集结阶段
对文化资源的整合是对有价值的文化要素自觉综合结构化的过程。没有进行整理的文化资源,例如传说、壁画、文物古迹、民俗建筑等,以历史遗存的形式分布在生活中,对这类资源最重要的应当是注入时代精神,使之能够与当代的人、事物发生互动,再通过对相关资源的补充开发,最终成为具有完整市场吸引力的产业资源。具体步骤如下:(1)对文化资源要素进行总结和比较,然后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资源结构框架,定位各要素;(2)将类似的、能够产生相似的综合性效益的文化生产要素进行集结,打造区域文化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机制;(3)在以产业化为导向的运作中,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或实物用来扩大资源的转化、开发、利用与生产。由此,文化生产要素被纳入到文化产业运作的关联中,可充分发挥其各自的职能与功能,将文化资源中的文化符号转化为产业资源中的文化商品与服务。特别地,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有创意、高新技术与现代化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11]。
3.组织与实施阶段
对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的组织实施,是指依据在整合与集结阶段所构建的结构框架及定位以及具体的整合、利用、开发方案来实施文化资源的转化,完成既定的各项内容。通过组织与实施阶段,将文化资源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彰显出来,付诸于实践,并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
4.检查与反馈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即是将产业资源面向市场,让市场检验资源转化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经过市场的配置与确认后,文化资源成功实现向产业资源的转化。此外,该阶段还将对上一阶段的规划与实施进行评价,特别是转化过程中的针对性、为我性、保护性与集群性,旨在为下一阶段(产业资源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的转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转化途径
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转化的意义
中华文明5000 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其经济价值难以估量,倘若能使这些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就极可能发展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如闽南的布袋戏文化、江南的古镇文化、西藏的宗教文化、岭南的早茶文化等,这些类型各异的地域文化,不仅为区域商品生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产业化的介入,还能够引导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带来文化与社会价值的持续性增值,最终为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浩然,雷琛烨.文化产业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1/23/t20150123_4 417470.shtml,2016年6月24日第一次访问.
[3] 方董平.文化资本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 严荔.四川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李发平,傅才武主编.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 牛淑萍.文化资源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7] 吕庆华.文化资本的产业开发[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8]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
[9] 刘双,李伟.论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化[J].知识经济,2008(1).
[10] 潘琪.“三国”文化资源的多维产业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12.
[11] 刘贵华,张瑶.转化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2010(3).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