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英语专业的改革路径研究
2015-05-30曾健坤
曾健坤
摘 要:英语专业正面临着合法性考量,专业危机已经来临。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是英语专业危机的根源。危机下,英语专业应该从人才培养这个基本点着手,寻求“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英语专业;危机;人才培养
1.引言:专业已然危机
据中国年度就业蓝皮书显示,英语专业连续3年被列为“红牌警告专业”。所谓“红牌”是指因失业量较大,就业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在持续的英语热背后,英语专业正面临着合法性考量,专业危机已经来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语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英语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即便是北京、上海这些高级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也难以幸免。于是不禁要问在持续攀升的人才需求面前,我国的英语专业何以沦落为红牌警告专业呢?
2.反思: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多学科知识和高科技在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职业结构的变化和职业流动性普遍加强,职业和专业一一对应的观念正慢慢被打破”,在这一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实现由专才型向复合型的让渡,这是专业教育已经普遍达成的共识”。从市场来讲,我国的各行各业已经开始广泛地融入了国际市场,企业往往垂青于既有和行业有关的专业背景,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而真正的英语专业人才由于自身专业视域狭窄,适用性不广而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不能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即便被录用,但由于先天性优势不明显而往往在职业的提升上后继乏力。外语,更多的时候只能作一种交流工具和交流载体而非一个专业方向,这是外语人才无法突破的职业瓶颈。
3.危机下英语专业的改革之路
英语专业要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变革面前摆脱单向度的思考——仅仅思考如何为学生提供短暂就业的技术解决路线,而看不到专业学科发展与学生培养的良性互动关系,使得英语专业得以“人文学科”的面目真实存在,而同时又能在变革的时代大潮下从容有余。
(1)以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为目标,突破专业传统课程设置之藩篱。对于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内涵,庄智象等提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①良好的语言基本功;极强的专业知识结构;②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③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由是观之,国际化外语人才既具备国际化之先天优势,又有娴熟的外语技能,能够从容参加和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语言语用能力等是其基本素养。就此而论,语言文化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是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2)以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锻造引领课程与教学的实施。从教学目的上讲,外语教学所期许的不仅是理解对方的话语和文化,更为重要的是用对方所能听懂的语言来了解己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文化。即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两种或多种文化的人群之间的交际,“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以跨文化经历中良好的感受和信仰,以及人们所拥有的行为技巧为基础。”正如从丛所言,“跨文化交际绝不仅仅限于交流对象的理解,而且还要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实施文化影响的内容。”一个能够熟练、流畅运用外语的人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但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许多能够对汉语运用自如的生于海外、长于海外的华裔,他们精通英汉两种语言,但是当他们回到内地,依然显得格格不入,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缺少对汉文化的了解,他们所拥有的只是汉语语言运用技能而已。因而,英语教学必须摈弃“一路向西”的陈旧观念,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方能步步为营,铿锵有力。本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根和干,英美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枝和叶,本固则枝繁。所以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教的主体,还是学的主体,其首要的是双主体都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
参考文献:
[1]彭林权.试论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3):18—21.
[2]庄智象.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4]从 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