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浅谈
2015-05-30田立冬
田立冬
摘 要:游戏是孩子天性的所在,对于儿童智力及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游戏与儿童的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在保持儿童天性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我国出台的针对幼儿园教育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学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的载体,使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本文从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出发,对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做了相关调查,并总结了新时期下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新时期
幼儿园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好奇心、学习模仿能力及创造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对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学习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这是孩子的天性,尽管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不应限制孩子天性的发展。为了平衡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学可以在游戏的形式中进行展开,通过这一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孩子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发展,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教学游戏与教学游戏化
教学游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的。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游戏长久以来就被认为是儿童的主导活动,并且是学龄前儿童教学的主要手段。当时将幼儿园的游戏主要分为了两个大类,第一类是具有创造性的游戏,另一类游戏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游戏。这种分类方式随后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幼儿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教育学家编写的《教育大辞典》中就吸取了这一种游戏分类的方法,并指出教学游戏是根据教学大纲而制定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游戏活动。对于教学游戏的价值,在学术界有着一定的争论,但总结起来,其价值主要表现了两个方面。第一,是幼儿园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的改善;第二,是儿童天性及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强调。通过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学生的兴趣性、自主性、协作性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2.教学游戏化特征分析
(1) 教学游戏化的外部条件特征。教学游戏化强调的是将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尽管游戏化前后教学的主体内容并没有大幅度的改动,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却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实现教学游戏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儿童的自主性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应当由儿童进行自主选择,或教师在征询了孩子意见的基础上选择最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使孩子明确其在游戏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游戏过程中必备的工具,以保障游戏能够按照设定的规则正常地进行。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必须让学生自行完成各项环节的任务,当学生遇到一定问题时,教师只能从旁进行指导,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否则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习目的就难以达成,游戏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对游戏的把控主要体现在对游戏难度的控制上。游戏难度的选择必须与幼儿的能力相符合。只有当游戏难度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时,才能保证游戏既具备了一定的挑战性,又能够通过努力完成游戏任务,从而给儿童带来愉悦、满足的体验。
(2)教学游戏化的内在特征体现。教学游戏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各项内容的进行和展开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改革,无论是幼儿教育、中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所谓的主体性包括了个人在活动或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幼儿对游戏内容、游戏方式等环节的自主选择上。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若在这时,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尊重,则会给幼儿心理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限制孩子日后的全面发展。除了主体性外,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幼儿心理的变化。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游戏活动。“幼儿园之父”福禄倍尔曾论述到: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生命、思想和心灵全面的内在满足”。“游戏不仅形成了他的整个未来生活的萌芽,而且也形成了他整个未来生活的核心。”幼儿在成为一名“学习者”之前,必须要先成为一名“游戏者”。可见,游戏对于人特别是儿童的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宋慧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3(35):88—93.
[2]张 翔.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J]. 时代教育,2014(06):99—103.
(作者单位:河北省景县北留智镇赵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