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龙族祭祀风俗略述

2015-05-30邱甲骏

东方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祭祀独龙族民俗文化

邱甲骏

【摘要】独龙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的祭祀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传承特征。它包含了本土原生性的文化传统又有与怒族、藏族等民族融合的印迹,两者历经碰撞、磨合与交融逐渐形成当今的独龙族祭祀仪式与文化。文化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力量,独龙族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尚有很多传统的原始祭祀文化留传民间。

【关键词】祭祀;独龙族;民俗文化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江河谷两岸。人口约700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一、独龙族祭祀文化的传承

祭祀是老百姓向神灵祈求福佑或趋避灾祸的一种行为惯制,它世代传承,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常运用法术,有时也运用一些巫术,以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自己的制度和风俗的一定类型的社会,也必然具有自己的思维样式。不同的思维样式将与不同的社会类型相符合,尤其是因为制度和风俗本身”【I】(引用)

独龙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的祭祀文化原始祭祀文化尚有不少留在民间。。传统是民族智慧的积累,它源于内心世界对神灵的敬畏而产生的一种原始意识崇拜。独龙族居住地交通闭塞,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对一些自然现实无法完全认知,怀着对神灵、自然的敬畏心情,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灵,并把这种对神灵的敬畏慢慢衍变为一种仪式,祈望着能在对神灵的虔诚膜拜中消灾纳福,由此而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祭祀歌曲和舞蹈。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信鬼。神鬼不分都稱作“卜郎”,鬼会降祸于人,因此人们为了祈福免灾,便不惜花费大量牲畜粮食来祭鬼。独龙族祭鬼由巫师进行,巫师有两种,一种称为“纳木萨”,主持祭祀、打卦,另一种称为“夺木萨”,专门从事驱鬼,其中“纳木萨”的地位较高。

二、独龙族人的祭祀仪式

(一)、丧葬风俗

独龙族基于生灵“卜拉”和亡魂“阿细”的灵魂观念来认识人的死,并形成了自己的葬俗。独龙族实行土葬、火葬、水葬。一般正常死亡的实行土葬。人死亡时天气异常或村里不断有人死亡是就用火葬,死于麻疯等疾病的实行水葬。按独龙人的禁忌,尸体不能直接从大门抬出,必须从住房的后壁或地板处另开一道便门送出,认为这样做才能避免继续死人。出殡时,由一老人在前面挥刀驱鬼,在葬地划定坟圈,尸首侧卧,面向东方,埋后不垒坟。一家有丧事,村人及远近亲戚都要送粮食、鸡、酒等物,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埋葬的当天,全村停止生产活动,否则认为庄稼不生长或五谷也会被鬼给吃掉。棺材常用一段园木刳空而成,或临时用木板合成,死后第二天就埋在住宅附近,坟前竖一根木杆,将死者生前用具及亲友送来的鸡蛋挂在上面。人死后数月,家属准备好酒肉后,要在家里举行祭奠仪式,亲友们也要送酒送肉来帮忙。祭典由"隆木沙"主持,嘱咐死者:保佑全家清洁平安,不生疾病,粮食丰收。然后将祭品装在竹箩里,挂在坟前木杆上。独龙族没有崇拜祖先的观念,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先祖的名字,所以死者坟墓以后不再祭扫。

(二)剽牛祭天

在独龙族流传着一个传说:独龙江流域曾流行过一场瘟疫,人们恐惧万分,便请巫师打卦问卜。测势的结果是因为人类过上太平日子后,忘记了向各位神灵祭供,天神为此发怒便降下了这场瘟疫。人们急忙献粮献酒,并拉出几头牛“剽牛祭天”。祭仪中,人们敲起铓锣,跳起舞蹈。经过几天几夜的狂舞,终于感动了天神,收回瘟疫。

独龙族“剽牛祭天”,多由某个较富有的人户,以个人的名义召集和组织全村寨的族人,以及远居各方的亲朋好友,来参加他所举行的“剽牛祭天”仪式。主人首先向族人传出剽牛的日期,向远地的亲朋发出邀请的木刻信息。活动前一夜,主人家准备好所需的食物、水酒,恭请巫师和寨中有威望的男性长者,来为家人祝福、祈祷、驱邪、撵鬼、祭祖。来者先用歌声颂扬主人的美德,预祝其家人前程灿烂幸福,祈求神灵使氏族通过剽牛兴旺发达。

当天人们低沉地唱起剽牛祭神歌,先唱为什么要祭天神,再颂扬牛为人献身:“祭天神的牛啊,这是你的荣光;你为我们献身给天神,保佑我们的安康!”

围房子转完六圈,仍拴牛于柱,人们开始喝酒跳舞,用树根做成的粗大锣槌不断地敲响着硭锣。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乐器。锣声节奏缓慢、平稳,舞者随着锣声跳起了我所见过的最简单的舞步,队形却在不断地变化着。不时有人捧着带有双边把手的竹筒走进舞圈,向每一个祈求天神保佑的人敬上一口浓烈的烧酒。

被推选杀牛的必须是寨子中最有威望的长者。两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手持长长的竹矛,矛头是用一种有毒的竹子“梦棍”做成,削得尖利无比。长约尺许的梦棍紧紧地绑在竹顶端,他们将用它刺往牛的心藏,去完成这件召唤天神保佑寨民的神胜使命。

在历史上,各个民族都有杀牲祭祀的传统,不过当人类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在科学和文明的力量面前逐渐消淡之后,这种现在被认为过于血腥的古老传统已经基本上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方式中消失了。即便在某些地方还保存有这种习俗,也更多因为其稀有的原始性而成了满足外人视觉震撼的猎奇。

虽然在外人看来,血淋淋的祭祀方式现在已经难以让人接受,但无论在神话还是现实中,对于奔放、豪爽的独龙族人来说,温谦的礼仪并不能寄托他们的感激和纪念。

过去,剽牛舞必须在祭祀活动(特别是剽牛)中跳,其他如结婚和娱乐场合、喜庆场合都不能跳。因为独龙族心目中剽牛舞属于宗教祭拜项目,如果不举行“剽牛祭天”跳剽牛舞则会遭到神灵的惩罚。如今个别地方的年轻人在娱乐场上,也大胆地跳起了剽牛舞。这一举动,使剽牛舞从祭祀舞蹈演变为自娱性民俗舞蹈。

祭祀风俗承载了独龙族的精神文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善良、友爱、相互帮助的品行,也体现了独龙族同胞的民族审美情趣。这种祭祀对整个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教化和强制作用,达到规范人们的行为、建构社会秩序的目的。使他们在行动上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违背神的旨意,因而这种祭祀过程具有一种神圣性和庄严性。在新时代,我们应吸取独龙族祭祀中的文化精髓,让古老的祭祀文化得以更好地发扬,通过仪式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诉求。这也是社会稳定有序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金明.独龙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M],2004。

[2] 钟金贵. 仡佬族传统祭祀文化的传承与变异[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01。

[3]老北.亲历独龙族剽牛祭天[EB/OL].中国网 china.com.cn,2009.09。

注释:

①法E.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264。

猜你喜欢

祭祀独龙族民俗文化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研究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