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和思考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问题和策略

2015-05-30吴瑕

2015年8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

吴瑕

摘要:目前而言,农民工已然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建筑业工作环境恶劣、流动性强、存在客观的危险性和较差的福利待遇,导致他们对职业失去吸引力,从而阻碍了工人队伍的建设。本文就核电建筑为例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策略

建筑产业队伍,是维持建筑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工人决定了产业队伍的品质,其素质、与否具备产业工人地位、有无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建筑行业的社会品质。因此,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有效的化解,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成熟、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客观、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城市化建设和民生问题的客观要求。

一、 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当前的核电站建造的技术、设计、设备、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基础和实力都较为客观。核电建筑的结构复杂、专业性强、施工交叉性强,技术难度大、工期要求紧和质量要求较高,并且要满足核安全法规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产业队伍结构断层现象较为严重,产业中各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现象,而工人队伍中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层度较低、专业技能单一化等现象。

1、 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在长时间内都处于大规模投资,建筑劳务需求量巨大,进入城市的务工人员众多。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对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和队伍素质严格、准确的审查,从而导致建筑工人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2、 人员流动性较大,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劳务分包企业和务工人员的双向选择性,致使劳务分包企业看重对务工人员的技能选择;务工人员对企业的项目、领队、地区以及企业自身都有着相应的选择要求。因此,造成了建筑行业较大的人员流动,难以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3、 产业储备不稳定。建筑工人的流动性,建筑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方面的保险。使得产业队伍的储备不稳定,不利于优质队伍的组建。

二、 建筑产业工业队伍存在问题的因素

(一) 社会因素

1、 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文凭热”,致使社会、家庭和个人对人才判断的错误,学生都选择进入高校学习,导致工人队伍数量锐减。

2、 社会保障措施滞后、不健全。建筑工人的社会保障管理无明确的归属组织机构,且保障制度不健全,务工人员在出现失业、工伤等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有效的保障。

(二) 行业自身因素

1、 建筑行业工作的流动性强、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大,导致建筑工人居无定所。

2、 目前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的专业水平较低。有的核电建筑的施工技术和专业水准并未按照核安全的相关规定进行。

3、 建筑行业施工环境较差,年轻人不愿选择这一行业,并且存在技能工人跳槽的现象。

4、 由于建筑行业的劳动密集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等行业特征,又由于核电建筑的建筑工期要求紧,使得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导致其队伍的主力军多为农村人口,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偏低。

5、 由于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年轻人都望而却步,导致当前的建筑产业队伍的年龄结构失调,严重缺乏年轻劳动力。

(三) 建筑施工企业因素

1、 企业由于现代制度的改革、推行,并出于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管理型的技术人员进行保留,解除企业内部在册的退休、待岗等员工,导致企业内部无固定员工。

2、 由于技术优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退休、离职,企业又难以招聘年轻的技工人员。因此,造成企业内部年龄断层。

3、 建筑企业过于重视技术和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备置,和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从而忽略了企业内部软件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导致了建筑产业队伍的结构断层。

三、 提高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 建立、健全劳务工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务工人员积极工作的动力。因此,要建立、健全建筑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其明确的纳入组织机关管理内部,从经济地位和政治待遇上彻底改变建筑产业务工人员的社会福利,公平享有。企业单位、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妥善安排、制定对务工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基本保障制度的制定。

(二) 政府加强行业管理、服务

1、 政府要引导、约束劳务企业的发展。政府对劳务企业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的设计。由于企业劳务管理的广泛复杂性,政府必须对其建立合理机制,要确立专门的机构、人员,严格审查参与劳务资源投标活动的企业资金和人员;跟踪管理劳务企业的运营过程,评价其履约情况,以此确保相关能力在劳务队伍中的运用。

2、 政府调节、引导劳务企业向健康轨道发展。政府要加强用工供需平台、劳动力价格信息平台、劳务输出基地等建筑产业广泛应用平台的推动和建立。通过政府及市场的调节、引导,加强企业劳动力供给力度,保持合理的劳动力价格水平,确保劳务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 劳务企业管理规范化

劳务企业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建立有效的工人工资增长机制;让劳务工人参与企业相关部门或层面的管理、股份参与以及绩效分享等。要不断的完善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并有效实施,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得务工人员的利益得以全面、长期、有效、稳定的保障,以此确保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稳定、规范的建设。

(四) 完善劳务工人技能培训

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要依托、结合成熟的企业和有关专业技术学校,并对务工人员进行文化、技术、安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针对性教育、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建筑产业务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其扩大他们的社会生存空间。

(五)建立等级制度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产业务工人员的等级制度和劳务市场的准入制度,使其劳务人员自觉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及职业操守,让其在自身提升的同时得到较好的发展平台,有效建立合格、健康、稳定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六)合理调整工资上涨幅度

建筑行业、企业要加强务工人员合格发权益的维护,保证务工人员工资发放,建立合理的工资调整制度、方案,保障务工人员的经济基础。采取建账管理的方法对劳务人员的务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劳务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工作的工种、项目、时间、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动态式管理,确保劳务人员的劳务整体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政府部门和建筑产业主管单位,要对建筑产业的经营、治理等各方面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力度,合理调度工资涨幅问题,让建筑产业务工人员在经济基础得以有效保障的同时,积极参与建设工作,保证工人队伍的完整、稳定、健康发展,并促进建筑产业的长期、有效、稳定、健康发展。

(七) 核电建筑企业的自身完善

由于核电建筑复杂的特点,就要求核电企业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管理、监督等方面要求的建立、完善。制度方面,核电企业要加强内部职能、机构等制度、体系的完善,加强建筑队伍的专业、规范化管理,在务工人员准入时加强专业技术审核,监督队伍的建设、发展,并加强队伍的专业技术的提升和二次培训。

四、 讨论

建筑产业的工人队伍,是建筑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对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其工人队伍的建设存在一系列复杂的综合性难题,为了建筑产业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时代和产业的必要选择。要将国家政策、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务工人员合理的结合起来,进行多方位,全方面的调整、规范和管理,使其建筑产业建立健康、有效的工人队伍,进而保证、推动建筑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姜继兴. 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困局与对策[J]. 建筑,2014,21:31-33.

[2]李里丁. 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重建与管理的思考[J]. 建筑经济,2012,11:12-14.

[3]王晓玲. 为建筑工人队伍建设把脉开方[J]. 施工企业管理,2013,02:101-102.

[4]周游. 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议[J]. 建筑,2015,05:35-36.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