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拉格之意

2015-05-30

大学生 2015年8期
关键词:捷克展厅艺术品

这是一次非常独特的观展经验,3月26日到达清华美术学院展厅的时候,整个展厅很安静,来看展的人不多,对王学东这个名字更是陌生。然而当我安静地看完所有的画作之后,心就像一颗干枯的莲子被悄悄投入湖心,吸足了水与养分,那种获得力量的愉悦之情在春天轻轻摇曳。虽然相隔半个多世纪,艺术是可以穿越时空让人感知的魔法,从50年代浪漫多彩的捷克风光、布拉格街景到70年代北京西郊的丰收之景,从高温炉边的捷克玻璃工人到石湾陶工的汗水,从家中杂物的朴实速写到下放劳动时农村小院的温情写生,王学东先生对自然之美对艺术之美的热爱,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对人生苦难的豁达,全都在作品中安静流淌出来。他是一位画家么?不!其实,王学东老师是我国最早一批被派往国外学习玻璃艺术的艺术家,学成回国报效祖国是他一辈子的理想,他也为之默默努力了一辈子。

这是少有的让人看后觉得感动的展览,因着这一份朴实真切的感动,我们认识了一直在展厅默默守候的王学东老师的女儿王立芸。在她的介绍下,我们得以了解了更多为艺术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艺术家平凡而温暖人心的一生。

《石湾镇速写》

作于1977年,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两句诗:名陶千载传中外,谁知陶工汗满身。这不仅是对生活在那里的陶工们生活的同情,更是一个站在高温玻璃窑边与工人们一起挥汗的艺术家,深知一件艺术品的产生要付出多少心血与汗水的同理心。这种同理心,是艺术家身上极为难得的品质。二分钱的船票,更是用心留存了一个难得的历史片段。

王学东老师是我国彩色玻璃镶嵌画的首创人,在为北京西什库教堂制作彩色玻璃镶嵌画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彩色玻璃镶嵌画是一项复杂的高级技艺的创作,画稿放大后,要到玻璃厂对所用彩色平板玻璃原料进行加工和监制。其中铅条的加工当时在国内尚属首次,其技术完全是参考国外的铅条,在工厂与工人一起研究并实验成功。同期留学捷克的学弟王敬轩回忆“寒冷的冬天,室内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他和夫人及几个学生在临时搭起的简易台子上或地上紧张地工作,我看到王学东的手指上几乎裹满了胶布,仍能看到殷出的血迹。当时在国内一些古老的建筑或教堂中,所看到的彩色玻璃镶嵌画(窗)均由国外进口,这项任务的完成,为我国彩色玻璃镶嵌艺术填补了空白。”

“父亲60年代回国首次把捷克窑玻璃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国内第一家玻璃器皿厂。几十年里,他总是在完成学校工作之余,利用假期等时间到全国各地的玻璃美术工厂帮助他们设计新产品并传授技艺,使一些频临破产的小厂得以回生。”这是女儿对父亲默默奉献的一生的回忆。

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王学东老师最关切的还是玻璃艺术专业在国内的发展,早年他在笔记中说:“我在捷克斯洛伐克学习玻璃艺术多年,回国后曾先后去过大连、北碚、抚顺、北京、上海等地玻璃厂,同厂里的老师傅和技术人们进行过多次合作,试制过各类玻璃艺术品。我的体会是,国内和国外的情况大不相同,特别是意大利、德国、法国、捷克等国家,他们都有着悠久的玻璃艺术品生产的经验,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捷克斯洛伐克玻璃,从配料到熔化、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有其十分严格的标准,同时还必须由技术较强的老师傅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保证产品的最高品质……我国几家大型玻璃企业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无法与以上提到的国家生产设备、条件等相媲美……所以,中国玻璃艺术的发展必定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早些意识到,玻璃艺术品将成为今后生活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的需求时,就应该努力抓紧时间采取有力措施,尽早在艺术院校开班玻璃艺术设计专业。我想,精美的玻璃艺术品总会有一天,在我们日益富足的生活中找到它的生存空间。我坚信发展玻璃艺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捷克展厅艺术品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捷克Helfštýn城堡重建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我的捷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