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困境分析及原因探究
2015-05-30沈怡然吴玉玲
沈怡然 吴玉玲
摘 要:进入web2.0时代后,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相继出现,以准入门槛低、传播效果强等媒介优势,使大众有了参与公共讨论、管理公共事务的可能,因而被认为在信息时代重新建构了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 但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均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演进为蓝本,且中国本土政治、文化传媒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让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基于此,本文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两种困境:私人领域入侵公共领域,草根话语权缺失。由此,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困境原因,得出中国当下公民社会缺失、公民参政意识薄弱是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问题原因。
在中国的社会阶层中,除其他类外的五类人士的身份均属于精英范畴,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通常在报刊、杂志、电视、门户网站上具有较高的曝光率,在商界、学界、娱乐界等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其他类博主中并没有草根人士,而是由一些商业集团或媒介机构操纵的公共微博。
(2)名人人气总榜与草根人气榜对比分析。腾讯微博的草根人气榜是将全部微博名人中的草根用户进行人气排名,排名指标是博主听众总数。笔者选取2013年11月24日的草根红人人气排行榜前50位进行分析,并与名人人气总榜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其一,草根排行榜前三名并非草根博主。第一名是名叫“苍老师”的博主,是日本知名女优苍井空的官方微博,因其没有加V所以未排进总榜前50名;第二名是名叫“周立波脱口秀”的博主,是《壹周立波秀》节目的宣传微博;第三名是名叫“1627潮流文化传媒公司”,是北京1627潮流文化公司企业的官方微博;其二,草根排行榜人气排名第一的博主,其听众总数远低于名人人气总榜中排名第50的博主。草根排行榜第一名为苍老师的微博,听众数量是1474896,而总榜第50名是香港著名男演员古天乐的微博,听众数量是12478686。后者数量是前者数量的8.46倍,由此可见,即便是草根类排行的第一名,其人气也远低于总榜中的精英群体。
综上所述,首先,精英与草根微博之间的关注度并不对等,微博中拥有高关注度的微博绝大多数是精英群体的微博,而即便是人气最高的草根微博,其影响力和关注度也远不及精英群体;其次,真正具有高影响力、高人气的草根微博少之又少,榜单中多是一些名人或利益集团以草根身份运营以达炒作、营销等目的。基于此,微博公共领域中,仍无法避免由现实社会地位决定的公共空间参与、讨论不平等问题。
二、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困境之源
公共领域框架的建构植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将该理论引入中国土壤势必会出现磨合与适应问题,因此正视问题存在,对探究问题根源十分必要。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主要困境根源归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不足,而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阻力之一是国民性格问题。
1.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现状
公民社会或称市民社会,即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盈利的私营经济的一部分[1]。公民社会以法制、自治及多元为原则,以开放性、公开性为特征。就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结构性要素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和社会运动。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市民社会考察向度,即把对市民社会的考察纳入到对公共领域的考察之中,认为公共领域既是公民社会的产物,又是现实基础。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确不存在公民社会及公共领域,而在走入现代化进程的当下,由于政治、经济、传媒等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具备了构建公民社会的可能性。
2.国民性格导致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缺失
国民性格,即一个国家人民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包含政治意识、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准则及心理特征等。它植根于人的内心,反复地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演进起着作用。学界多数学者认为,由于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管制和儒家文化熏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民性格的劣根性:盲从、缺乏公共精神,只关注家庭而没有“公共”、“社团”等意识。基于此,现代公民参与公共讨论,尤其参与政务话题讨论的意识十分薄弱。首先,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的观念,中国文化推崇集体主义,且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的让步,忽视了对个人价值及个人正当权益的伸张,缺乏民主和平等的意识,即便拥有可自由讨论的公共空间,也往往习惯性服从主流价值观或舆论而放弃个人话语权。而公民自主参与正是保证公共空间内自由准入和理性讨论的基本前提。以上论述了微博平台上草根话语权存在缺位现象,从参与者个人角度来说,许多草根博主忽视自身话语权,并未有效利用微博平台,面对精英微博或大众传媒机构传播的主流价值观盲从认同,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其次,中国人具有畸形的权利意识,畏惧权力又依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自身参政意识的发展,使得公民面对政府政策总是与己无关的态度,如同上文所描述的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漠不关心,而沉浸在自我娱乐世界中,即便拥有微博这样相对自由的平台,也会自主规避话题,将注意力转向私人问题上。
三、结 论
综上所述,公共领域在国内构建的主要困境在于公民社会发展的不足,而公民社会的发展障碍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以及国民性格的阻碍,即导致公民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在网络平台上,即便微博提供了便于交流的公共空间,也无法增加政治议题等公共议题的讨论;在网络舆论中,即便参与者包括社会各阶层,而话语权仍掌控在社会精英阶层手中,他们的意见仍能很大程度上引导广大网友的舆论。
参考文献:
-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60324.htm?fr= Aladdin.
-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朱燕.对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0(11).
- 王杨.微博中的“舆论场”及其在构建公共领域中的作为[J].东南传播,2011(6).
- 邹一沛.公共领域视域下的微博[J].传媒e时代,2013(7).
- 叶岚.哈贝马斯语境下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
- 张晓静.微博:媒介公共领域构建的新维度[J].青年记者,2012(11).
- 程丹.微博中残根群体话语权的缺失[J].编辑之友,2013.
- 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