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森路透企业创新大会:汇集头脑风暴 把脉行业趋势
2015-05-30鲁周煌
鲁周煌
6月25日——26日,第三届汤森路透企业创新大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百余人参与。从商用航空发动机到通讯领域,从石油化工到电气行业,不同领域的行业精英碰撞思维火花,呈现出一场“从数据提炼情报,用情报预测未来”的头脑风暴。
值得一提的是,由国企人员所做的企业数据情报管理和创新经验分享,尤其让人耳目一新。现场有外企法务甚至认为:几乎超越外企的专利数据管理践行,颠覆了我们印象中的传统国有企业。
制胜国际市场 专利布局先行
作为通讯领域里的大咖,中兴通讯全球知识产权总监沈剑锋和与会听众分享了近期中兴和美国NPE之间的诉讼案,深刻解读了新形势下美国NPE的发展形态和未来趋势,用中兴积累的实战经验,再一次强调和重申企业专利布局和专利预警的重要性。
这起中兴和NPE之间的纠纷同时发生在14个国家,其中一场诉讼居然发生在远离美国的东欧某国,而该国全年所有的专利诉讼加起来只有5起,法官司法审判经验几乎是零。“传统的司法环境是在欧美,随着NPE的发展,利用不发达国家不利的诉讼环境来打击对手是NPE的新手段,NPE的运作灵活性超出大家的想象。虽然面对同一个竞争对手,但是不同的司法环境,不同的司法审判能力,法官在审判中往往趋于保守地偏袒专利权人,使我们陷入很大的被动局面。”沈剑锋说,“一方面我们要管理这14个国家的专利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管理14个国家的诉讼和14个国家的律师,要平衡这些关系非常棘手。突然面临这样的全球性诉讼,企业如果没有专利预警机制,将会承担最严峻的专利侵权风险。”
沈剑锋在会上分析,由于美国立法限制NPE的发展,大量的NPE开始流向欧洲,诉讼也从美国的主战场转移到欧洲,他同时预测,随着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NPE将在不远的未来大量流入中国。“国外专利权人一定会将触角伸向中国。你走出去我来打,你不走出去我就跑来打你。在未来,企业即便稳居国内,安享太平的日子却要结束了。”沈剑锋说。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中小NPE的整合和消亡,沉淀下来的NPE将会更加强大,而这些逐渐强大起来的NPE也正在进行一场“洗白”革命:和产业界合作,向政府靠拢,将NPE的财务性和行业的商业性整合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使得NPE先天对产业界的先天性威胁转变成合作和竞争。在未来,核心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得集中在这些寡头NPE手中,进而导致竞争局面更加复杂多变。曾经的移动通讯制造业巨头诺基亚,目前就在积极运作NPE的幕后操手: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将闲置资产转让给NPE公司,双方约定未来起诉行业内的某特定竞争对手,并实现收益共享。“这种集群性、立体性、系统性的NPE公司,对企业的影响和打击只会更大。”沈剑锋说,“未来是生态圈的竞争,而非点对点的竞争,企业也必须改变原有的固定思维,用开放性的竞争理念在全球化环境中求同存异的寻求发展。这个过程中,识别专利风险依然是最重要的一步。”
从数据提炼情报 用情报预测未来
“中国的能源行业在今天面临很大的困境,我们必须要回答国家的问题:中国石油还能走多远?过去我们模仿和跟随,今天我们要考虑的是中国石油如何走向引领?而要实现这一步,我们必须要做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预测,并策划技术发展路线。”中国石油化工工程院首席科学家张映红在会上说。
据张映红介绍,虽然中石化在全球排名第三,但是知识产权相对薄弱很多,因为往往做的是下游工程,硬技术一直是发展的短板。然而,随着2009年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世界能源革命正在以越来越快的节奏迫使传统油气工业发生全局性转变。石油利润被重新分配,大洗牌正在进行:美国的油价是中国的四分之一,而在中国四川,大企业勉强维持,中小企业几乎破产,中国的石油工业到底还能走多远?重启石油工程,全面加大上游的科技创新,似乎成了石油工业突破困境的唯一出路。
“石油工程的技术生命周期由行业生命周期决定,为此,需要依据能源替代规律预测世界能源革命,判断出能源革命什么时候发生,就能作出石油工业未来的技术预测。在整个预测过程中,必须要让数据说话,没有数据的预测只能是猜测。”张映红说,“为了往后看50年,我们至少要往前看300年。”在中石化的整个行业预测工作中,通过大量使用汤森路透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补正技术文献数据,介入高端专家,人工制作专利地图,对全球数据进行分析、清洗和优化,特别是通过石油、煤炭、核能等领域的技术分析,中石化作出预测结论:2035——2040年将是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革命的爆发期。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过去我们不需要使用太多技术就能找到油气,而这样的时代将一去不返。2035——2040年是技术创新和爆发的高峰期,之后可能就是衰落期。通过全球的技术分析预测,再回头看中国如何去跟随全球技术潮流,我们就可以做到预判和规划。”张映红在会上总结。
而国内另一家钢铁巨头——宝钢的专利数据情报研究工作起步显然要更早一些。据宝钢中央研究院情报中心技术情报室主任周群芳介绍,从90年代末宝钢就开始使用汤森路透的全球数据库,一年采购几十个汤森路透的账号,投入上百万做企业情报分析。她在会上强调:“技术创新之前,情报分析先行。”
据周群芳介绍,宝钢的情报团队有20余人,一部分设在科技发展部的知识产权室,一部分设在中央研究院情报中心。除了人员和资金投入,获得老板的大力支持,也是做好企业专利情报分析不可缺少的要素。“一个投资几十亿的项目,通过我们的数据情报分析发现了潜在风险。老板一旦看到情报分析的效果,就会投入更多的费用,雪球不断滚大,可以做的情报工作将会更多。”周群芳说。目前,宝钢的情报团队一年要做近150个产品立项,而立项前的各类数据检索和分析工作就占据了很大比重。在周群芳的团队看来,立项是科技流程中的重要阶段,通过情报分析,在立项前通过分析技术布局来确定产品生命周期图,判断未来技术的总体布局,从而排除雷区,化解所有可能的专利风险。
在宝钢,有一个被称为“金苹果”的团队,这支团队担负着未来宝钢的重要使命——漫步国际钢铁舞台,是宝钢的未来大脑。而周群芳所负责的情报工作作为支持,从技术寻源到立项阶段,从研发到市场进入阶段,已全面渗透进金苹果团队的全流程中。“专利和非专利的数据构成了我们情报的主要内容,情报研究的重点,往往是在跟踪战略产品、前沿技术、重大海外投资项目、竞争对手的大动作上。”周群芳说,“比如在收集竞争情报时,一个情报人员会花几十年跟踪一个竞争对手,十几个竞争对手,就有十几个人来跟踪,从而形成几十个模块产品。研发团队需要的时候,我们很快就能拿出来。”
最后,周群芳也在会上强调:“对于情报分析工作,数据库不是万能的,数据一定要干净,清洗和重新改写是必须的。”
汤森路透:智能信息引领创新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将专业知识与创新科技相结合,为金融市场及风险管理、法律、税务与会计、知识产权与科技及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重要信息。集团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长期致力于为全球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研发提供科技与知识产权信息解决方案,其特点是将智能研究平台与信息、分析工具相结合,助力企业迅速获取研发所需的关键信息,跟踪行业与竞争对手的动态,从而发展和优化企业的知识产权。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全球知识产权解决方案总监Peter McManus在会上分享了多起协同合作、利用专利信息来助力企业创新的案例,用实例阐述汤森路透如何针对客户需求来提供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在科利耳公司,基于公司的内部需求,比如对技术发展的跟踪,对空白点的了解,以及对外部技术许可可能性的高度重视,再结合产业本身的特征和公司内部工作的习惯,汤森路透为科利耳专门做了相应的流程设置,从而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而在霍尼韦尔,由于公司特别大,时常出现多个团队进行同一项主题研究,而各团队又单线作战的情况,为此浪费很多不必要的资源。通过汤森路透的平台设计方案,有效的帮助了霍尼韦尔在同一目标下实现高效的协同研发。“在汤森路透的平台上,基于文献专利和新闻商业等整体的高质量数据,能够为企业提供分析及可视化相关的工作,而这种分析和可视化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它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配合和长期积累。汤森路透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和工作特点,来设置获取专利信息和开展专利分析等工作的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达到更好的决策效果。”Peter表示。
专利先行的同时,商标的全球布局也是企业“走出去”必不可少的一步。区域品牌饱和时,如何用全球性思维着眼外部布局;主流品牌保护的同时,如何兼顾二线和副线品牌的发展;防伪措施如何应用于品牌保护过程,是大会就企业品牌发展方向关注的焦点。
对此,会上也着重介绍了汤森路透的商标与品牌解决方案,着重分享了域名管理、在线品牌保护系统MarkMonitor以及全球最大的商标数据库SAEGIS。据汤森路透商标与品牌服务高级总监Debra Giddings介绍,SAEGIS是一个涵盖数据最全、用户可以一站式查询的商标数据库。它包含了全球186个国家和商标注册机构的商标信息、数百万个域名以及70多个国家在用的药名,其中也有某些从其他渠道不能获取的数据信息。数据库具有灵活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中文界面,可以帮助企业筛查品牌设计方案,监测竞争对手的商标注册动向,并监测商标抢注以便及时进行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