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开放题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
2015-05-30蔡觐
蔡觐
【摘要】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量也在逐渐增加。学生很有可能在接触新知识的同时淡忘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复习课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探讨数学开放题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开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
复习课是数学总复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因此上好复习课显得既重要又困难[1]。
1练习要重视能力培养
复习课是对于知识的复习以及数学技能的复习。而要考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就离不开数学相关习题的练习。然而现在的大多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练习时,往往是一味地注重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其能力的培养。如:某位教师在复习《混合运算》中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就出了这么一道题:“两个桶,一个能盛 3 斤水,另一个能盛5 斤水。现在需要 7 斤水,怎么用这两个桶量出来?”这其实就是一道简单的“5 减 3 再加 5 等于 7”的运算题,然而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就难住了不少六年级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让其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倘若知识一味强调死板的运算法则和知识记忆,那么或许在短期可以收获不错的成效,但是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是没有裨益的[2]。
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看似随意的相互交谈、小组合作中,经过教师的悉心点拨,产生一种顿悟,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在每个内容复习前,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整理知识,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展示、相互评点、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巧设练习将不同板块、不同类别的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辨析、对比、综合,达到知识的深化。
2练习要少而精,不可打题海战术
不少教师喜欢在上复习课时让学生大量地做练习题,试图以“题海战术”来完成复习,从而一劳永逸。在现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有不少教师都采取了这种方法。然而,在数学习题的练习上,并非是“多多益善”这么简单。机械性地搞“旧知识”重复,以练习来代替梳理,这种做法不仅能使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而且還累老师、累学生,让复习的过程十分乏味。然而,本文也并不是说练习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是不需要的。作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熟练数学技能的方法之一,适当地做些练习无疑对学生的学业是大有帮助的。而在小学六年级的总复习当中,由于知识点众多,所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知识多练习,精练习。教师应当在复习的过程中,多设计能够囊括众多知识点的应用题,让学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去解决,并尝试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从而提高效率[3]。
复习课教师最大的责任是唤醒与点拔,没有理由“唱主角”,要把回顾、比较、沟通、整理的机会让给学生,大胆放手,学生能说、能做、能想的,教师绝不包办,教师要做的事情。除了激情激趣,及时评价外,一是在构建知识结构的时给予适当的“扶”,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中给予适当的“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扶”;二是精选例题和习题。整理复习不是对旧知的机械重复,教师要善于策划,发挥例题的举一反三作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用。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应用的过程中,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习题设计讲究层次性,以基础练习为主,在巩固基础上适当进行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量少而精,杜绝机械练习和题海战术[4]。
3加强合作,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是学习小学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这一方法常被用到,复习课中往往却难觅踪影。复习过程中教师讲解归纳时力求面面俱到,学生综合运用时却往往漏洞百出。数学知识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复习课旨在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当然总复习课上的合作学习与新授课的合作学习要求有所不同,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回顾。独立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如有遗忘可翻看旧课本,但要做好笔记),熟记这些知识,并回想该内容与哪些知识有关;2)整理。小组内发表自己对此知识的理解和整理思路,同学相互补充,达成共识;3)交流。组员分工汇报交流,以简单的图解等方法展示自己组对知识的整理过程;4)质疑。不同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争论、碰撞,达成一致认识;5)点评。师生间、组际间相互评价,使学生情感、能力均得以发展。当然,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应该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只有用在合适之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代数的思维方式,来开启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算术方法的学习中,应当适当渗透方程的思维方式。一是对方程意识的渗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形式的认识,也是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模型的过程。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小学生往往把运算中的等号看作是“做什么”的标志。如在算式“5+3”后面写上等号,往往被理解是执行加法运算的标志。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等号看作是相等和平衡的符号,这种符号表示一种关系,即等号两边的数量是相等的。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未知数是可以与已知数一起参与列式,求括号里的数的过程,虽然没有出现等式、方程的名词,但学生已朦胧地感受到了方程的存在。二是对方程知识的整合。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抓住学生个性化思维,以数量关系为载体,将学生的算术方法和方程的思维方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消除算术方法带来的干扰。通过这种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数量关系,初步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结论
当然,提高总复习课学习效率的方法很多,根据复习内容、班级基础及学生水平的差异,复习课的教学也应做到教无定法、百花争鸣,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在加强梳理、加强合作、精心设计、自我矫正的基础上,加强探索与交流、建立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构建知识间的纵横网络、感悟数学学习的思考方法,在旧知的温习中提炼、感悟和发展,正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参考文献:
[1]苏洁. 浅析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118-121.
[2]杨达莉.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62-163.
[3]姜明珠.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62.
[4]张艳,王飞.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15,0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