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泰勒原理对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2015-05-30元力
元力
【摘要】由于信息化教学逐渐进入成熟阶段,讨论的重点应从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转向如何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上来,这是信息化教学实现深入发展和突破创新的必要途径。基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提出的“泰勒原理”,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对信息化教学时代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英语 信息化教学 泰勒原理 教学目标
根据泰勒课程论框架,可将高职英语课程概括为四个部分,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和评测体系。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强调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认为课程目标是方向,是起点;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教学组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评测体系是检测课程目标实现成效的工具。
一、讨论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泰勒原理,制定与修订课程目标有三个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如入学分数,四六级考试报考、通过情况,毕业生国内外深造比例等。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胡学文等对社会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显示,占79%的被调查者“希望教学能够和实际的工作需求更匹配”,要求学生在未来学习、工作中具有用英语作为工具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职场工作和交流的能力。针对学科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可见,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培养对象、专业特点、办学宗旨等确定学院的英语课程目标,并在学院教师中形成共识。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不应改变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应该坚守并服务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对于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教育部2007年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具体地说,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等;语言应用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将全部内容揉进范文,教师引领熟读、精思课文。随着高职院校普遍压缩英语课时,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覆盖课文教学和语言运用两个环节,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以信息化的形式在课前或课后授与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内容,从网络资源中选取适合的教学材料,也可自制信息化教学材料,如微课程、多媒体课件等。例如,在目前较为常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程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那么,我们要考虑哪些教学内容是适合微课程短小、精干、碎片化的特点的,而并非所用的内容都适合以信息化的形式呈现。
三、信息化教学如何提升教学组织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能够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解决高职院校英语课时普遍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学组织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组织中,教师一般采取先教后练的模式。即在课堂上进行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环节,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作业练习。借助信息化教学能够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讲解环节移到课堂外,即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预习,课堂上的时间用作对知识的研讨、练习、辅导,以及布置和指导下节课的知识预习。信息化教学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个性化辅导成为可能。
四、信息化教学为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以笔试或面试的形式进行,内容也比较单一,开放性问题设置非常有限。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搭建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课堂上或课后由教师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或由学生展开互评。形成性评价结果不仅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能够为后续的教学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泰勒原理的指导下,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通过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大化地发挥输入的效用,在教学组织上实现从输入为主到输出驱动的转变,运用形成性评价,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实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新利.基于网络平台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
[2]刘晓宁,吕红波.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刘晓玲.高职英语教学作用、定位、现状与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
[4]张萍.论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设计[J].才智,2014,32.
[5]商芳.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J].大学教育,2014.
[6]李红霞.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及应用挑战[J].现代商贸工业,2015.
[7]胡学文,吴凌云.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