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式绘画对幼儿想象力的引导分析

2015-05-30王富俊李俊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造感悟观察

王富俊 李俊玲

摘 要:感悟式绘画是利用绘画的方式引导幼儿思维想象力的教育方式。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地表现情感。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作为合格的引导者务必确保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受到压抑,任他们的想象纵横驰骋,树立孩子的自信,大胆地绘制他们的所思所想,表现他们的情怀,不断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利用绘画的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三重社会功能,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其感悟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向往,在大千世界任由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

关键词:观察;想象;感悟;创造

对学龄前幼儿进行的绘画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教授幼儿学习绘画技能与技法,还要传承知识与思想。我们在此阶段最需要做到的是开发他们的智力,实现审美意识的提高,最终完成艺术教育的目的。而感悟式绘画是适合幼儿思维引导的教育方式,将思考意识、思考方式、执行力,与感悟绘画教学的方式融为一体。这种绘画方式突破了传统绘画教学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以幼儿的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情感为引导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好奇心极强,他们似乎对一切都很感兴趣,一个小的景物、小的事件都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时间又不会很长,那么我们可以针对幼儿的这种特点,通过适当的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用幼儿的审美眼光来引导他们表现点、线、面和色彩的组合关系。从而使幼儿的想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审美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据研究发现,幼儿在不会写字的时候,他们已经会用独特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会用象征性符号、图像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他们有写写画画的意识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引导并用绘画的方式表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时是对幼儿进行思维引导的最佳时机。“感悟式绘画”是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的知识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开发孩子的审美潜能,实现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激发儿童的作画兴趣,让孩子自由地把自己的感觉与认识表现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像、创造美感。

笔者根据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在引导幼儿绘画时,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 适时引导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要接触绘画,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图例讲解法、表现性引导法、寓言暗示法等方法,使他们对绘画表达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对绘画产生兴趣。苏联杰出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为了真正地过一种光明又幸福的生活,就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应该学会用脑子和双手来工作,生活需要知识,正如战争需要枪炮一样。”她非常倡导从幼儿很小的年龄开始就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幼儿眼中的世界广阔无边,美丽的自然界、人文的社会都是他们知识的宝库源泉,因此放开他们的翅膀,让幼儿到自然、社会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思考,去绘画。培养孩子热爱艺术、享受艺术的审美品质,追求艺术的本质,即感悟式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注重对幼儿思想和心理变化的观察,要给予幼儿以适当的引导。具体应做到三方面:第一,观察之前,引导人要向幼儿明确地提示此次活动的观察目的和表达方式,以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第二,在观察过程中,要适当针对不同幼儿提示相应的观察方法,使幼儿能够在有一定条理和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以把握景物或事物的主要特征及细节,善于用发现的语言方式组织获得内容,并且适当地重复引导有可能会加深他们的观察印象。让幼儿获得关于事物的具体、清晰的印象;第三,在观察之后,还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引导有助于幼儿梳理所见、所闻、所想;第四,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理解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二、拓展想象

在观察事物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诱发其想象力,幼儿的知识有限,大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积累经验和认识世界。让幼儿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是为了让他们充分了解所观察的事物本质与属性以及外形结构,通过感悟后使他们各种方式渠道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在此阶段要逐步培养出幼儿的想象力,拓宽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充分挖掘相关信息,想象出独具特色的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幼儿爱想、敢想、敢画、通过感悟式绘画表现拓宽想象,那么绘画表现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了。引导者也要适时启发,对幼儿未见过的事物可以加以描述分析,并配合肢体语言,使幼儿产生想象 丰富他们的视野。例如:父母或老师经常性的对幼儿讲 《三只小猪》《七色光》《老鹰捉小鸡》等故事,在讲解过程中演讲者要形象地模仿它们的声音、动作、场景、色彩。这时天真的幼儿脑海中就会产生出相应的画面。因此,想象是绘画的思维源泉,培养幼儿绘画想象能力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三、树立自信心,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情感

孩子绘画需要正确引导及鼓励。幼儿偶尔会大胆在纸上用画笔展现自己的情感,尝试之后,或许就丢弃到一旁,或许爱不释手。这时就需要及时鼓励表扬幼儿绘画让他们树立起绘画的信心和兴趣,尽量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因此引导者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开头,或故事、或歌曲、或互动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绘画表现。然后顺着他们的情致让孩子们主动动笔,根据孩子们自己的理解,愉快地在画纸上表现自己的情感,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家长或教师的引导。在此值得提出的是:感悟绘画不仅需要大胆,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创新表现能力,能将所观察到的事物打散重构。幼儿天生就是概括表现大师,能够有效地对这些打散的图形进行重构,这与他们的生理特征有关。在这方面引导者只需要用幼儿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造型,就可做到游刃有余。同时,还可让幼儿经常接触大自然中各种新的事物和新奇的东西。因为在绘画过程中可不拘泥于一种绘画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和材料引导孩子创造,使幼儿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掘。

四、鼓励创作热情

积极和肯定地评价幼儿绘画作品,可进一步促进幼儿的绘画欲望和表现热情,使幼儿能够愉快地体验到绘画带来的快感,抒发他们的情怀,表达自己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在幼儿绘画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现象:一种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到幼儿画得似是而非的图画时,没有认真去分析和聆听孩子的画面解释,便随意对其进行批评;另外一种是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管不问,任由其漫无边际地涂鸦,遇到问题也不加以引导,这样做会直接或间接地挫伤他们的绘画积极性,极有可能会使幼儿对对绘画产生厌恶的或消极的情绪,从而丧失画画的兴趣。从幼儿角度来说,绘画是他们的一种游戏和情感宣泄手段,他们借助图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因此,过度的批评和放任都会使他们的情感产生挫折感。幼儿的天性是好奇、探索和发现一切事物,在这一过程中事物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我们必须通过感悟教育模式去讲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区分出事物的特性,引导孩子们进行正确的认识。因此,要常用鼓励、肯定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从而激发他们绘画的积极性。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不能简单地用“临摹”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要从幼儿创造的新奇性和情感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即透过绘画它表达了什么;其次,对作品的评价时,应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个体差异与生理特征,不可用“你不如某某”之类的语言来横向比较,引导者应从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来评价。再次,引导者尽量从鼓励层面评价所有幼儿的作品。由此不难看出,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每件幼儿创造的作品在我们成人看来或许没什么太大的美感,但对小作者本人却是十分认真的。

五、感悟式绘画的重要性

当前艺术教育站在岔路口,越来越多的人们过于把绘画等艺术创作行为与成名、经济价值等价起来,充斥着荒诞、扭曲、暴力等元素,而且深入到孩子们心里去,使艺术失去了一个准确切入社会问题的窗口,孩子们缺失了对美的追求和应有的感性教育,使艺术教育丧失了对素质培养的教育功能。笔者提出的感悟式绘画就是针对当前青少年们存在的问题通过绘画的形式,正确地引导孩子能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知道孩子从小就很有想象力,但是部分是无任何逻辑、道理可言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我们必须通过感悟式绘画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进行重构想象,为那些无序的、混乱的、错误的认知提供一个疏通和纠正的渠道,让其情感能够得以正确地表达。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绘画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认同感。德育需要美育的滋养和表现,绘画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必然反映着人的精神和道德思考,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绘画不仅具有美的形式,而且具备美的内涵,具有认知、教化、情感体验等功能,因此通过绘画对幼儿进行感悟式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地表现情感。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他们会受家庭、同伴、老师等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是最直接的差异性体现。作为合格的引导者务必确保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受到压抑,任他们的想象纵横驰骋,树立孩子的自信,大胆地绘制他们的所思所想,表现他们的情怀,不断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利用绘画的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三重社会功能,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其感悟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向往,在大千世界任由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白玮.改革发展中的高等艺术教育社会价值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2):88-93.

[2]颜世华.高校德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研究[J].乐府新声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校),2009,(02):68-69.

作者单位:

王富俊,西安思源学院。

李俊玲,西安海棠学院。

猜你喜欢

创造感悟观察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