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5-05-30易佳
易佳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中职德育课程的一门新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观、职业观、择业观及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做好融入及适应社会的准备。因此,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并为学生提供了以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行动的指南,对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通过开展教学调查,深入了解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情况,为该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提供现实依据,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我校2012级房管、电梯、物业管理、建筑工程等专业的500名顶岗实习后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学生实习后对自身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认知情况;二是学生对用人单位所需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认知情况;三是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评价,包括意见和建议。
问卷收到后,首先对问卷进行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到有效问卷500份(其中男生260 份,女生235 份),有效率达99%,然后利用百分率统计方法对所有题目做出统计和分析。
1.学生对职业方向认识不清,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自身职业发展缺乏清晰定位。
表1 学生对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认知情况统计表
你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吗? 比例 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你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改变你的职业方向吗? 比 例
很清楚 35% 不会,我会继续在现岗位工作下去 35%
比较了解 20.2% 不清楚,暂时还会留在原有工作岗位 18.2%
知道一点 14% 不清楚,会去另外找其他工作 31.8%
不清楚 30.8% 会,会改变原来工作方向 15%
在校时,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规划吗?如:毕业后做什么? 比 例 经过一年的頂岗实习,你认为有必要在中职学习时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吗? 比 例
有非常详细的规划 28.3% 有必要,有利于为今后工作做准备 57.6%
有比较粗略的规划 38.3% 随便,无所谓 20%
偶尔想一下 22.4% 没必要,浪费时间 22.4%
从来没有想过 11%
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职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认识还较模糊。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仅有35%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表示很清楚,也选择不会改变职业方向,会继续在现岗位工作下去;而高达31.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46.8%的学生表示会选择改变原工作方向。由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学生步入职场实习一年以后,显得迷惘,出现频繁跳槽和换工作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模糊,对自身职业发展仍缺乏清晰定位。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57.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中职学习时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20%的学生认为随便,无所谓;22.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教学中,虽然有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但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对规划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致使规划未能落到实处。
2.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全面认知和了解。
表2 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认知情况统计表
你认为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地位重要吗 比 例 你了解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吗 比 例
重要,用人单位很看重 35.5% 很清楚 27.8%
一般,有就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45.2% 比较了解 26.9%
不重要,用人单位不看重 19.3% 知道一点 16.9%
你认为用人单位关心以下哪些素质能力?(多选) 比 例 不知道 28.4%
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42.2% 你认为用人单位关心以下哪些职业道德?(多选) 比 例
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38.9%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69.9%
分析判断能力 21.6%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38.8%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5.4% 和睦互助,团结协作 33.3%
独立工作能力 78.9% 勇于竞争,不断创新 27.3%
团队合作精神 38.2%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认知比较肤浅,缺乏深入的了解,并且未能与自己以后职业发展较好地结合起来。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16.9 %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26.9 %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只有27.8%的学生很清楚,而28.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69.9%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的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而关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竞争和不断创新等方面不太重要。从而导致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在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职业素质不高,甚至个别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不遵守职业道德而出现违纪违法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专业技能学习是第一位的,忽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78.9%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独立工作能力,而认为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职业素养不太重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关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空泛,作为德育教师在教学中虽有所引导,但效果不佳。
3.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表3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统计表
你认为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你的帮助有哪些?(多选) 比 例 你认为中职期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能否解决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各种就业问题? 比 例
帮助认识自我 65.8% 能 18.2%
帮助认识职业和就业 66.4% 不能 14%
帮助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60.8% 能打下基础 67.8%
帮助掌握求职技巧(制作简历、面试准备等) 85.5% 你认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多选)
比 例
帮助了解熟悉就业政策 70.3% 课堂活动教学为主 75%
帮助形成合理的就业观 60.32% 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为主 35%
帮助获取就业信息 65% 到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学习为主 48%
专家讲座为主 33%
调查中发现,85.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掌握求职技巧(制作简历、面试准备等方面)有帮助;65.8%的学生认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能可以帮助認识自我;66.4%的学生认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加深自己对职业规划和就业的认知;67.8%的学生认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能为解决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各种就业问题打下基础。这说明现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帮助学生就业、并确定可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学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两年的在校学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你能对学校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吗?比如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致使课堂枯燥,缺乏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削弱了学生对其的兴趣。二是教学评价形式多样,但流于形式,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所提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建议是:75%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采取课堂活动教学为主,并希望采用在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学习和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1.3 %的学生认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比较好。
二、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对策
1.加强职业理想的教育,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发现,28.3%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有非常详细的规划,表示只有粗略规划或没有规划的学生合计占到总数的71.7%。可见,中职学生虽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思考,但是多为空想,却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在实习中出现当工作实际与职业目标不相符合的情形时,导致轻易改变职业方向、频繁换工作现象。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应该通过一些名人故事、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为了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德育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走访优秀毕业生、企业专家的形式,从这些成功的个案的成长经历中,吸取经验,感受到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在自己确定的职业方向中踏实、积极和坚持,才有可能实现。尤其作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起点低,相对于大学生而言,在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上要有所发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且坚定不移地长时间坚持。
在职业目标的引领下,结合自身个性特点,制订出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自我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对自我的认知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活动教学,还可以通过引入专业职业测评的资源,如:MBTI职业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测评报告,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等,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劣势和潜能。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找到自身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据此再制订出具体可行的职业发展措施。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规划能够落到实处,并且注重规划的自我管理,摆正心态,坚持下去。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职业规划的管理和评价,为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督促自己自觉践行职业规划,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2.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调查发现,仅有35.5%的学生认为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地位很重要,而64.5%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重要。可见,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都还是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认知上。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应该贯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个过程。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也才有职业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不仅应学好专业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多走近社会、走近职业,通过兼职、走访企业、行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职业和行业的认知,在课堂上再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感受到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
不同的专业,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德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如:我校房管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交流、沟通等。职业素质要求是熟悉房地产销售的基本流程和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房地产中介人员资格证;能吃苦耐劳,心理承受能力强等。学生了解以后出来工作所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后,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搜集一些本校毕业生实习和工作的案例,了解到该专业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总结,以具体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认识。另外,德育教师要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走访、调查和参观相关企业的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从而对照自身,制定自身行动计划,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于表现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沿用传统的模式,依赖教师讲授为主,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仅停留在课堂范围,未能有效结合企业资源,缺乏实践参与性和针对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体验法、情境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完成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如在教学中,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职业与外部环境的认知,让学生通过小组搜集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这属于共性的问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通过课前的走访调查,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予以指导,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在“职业目标与职业发展路径”部分,可以通过选用我校毕业生的典型案例,结合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通过这些熟知的人或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单纯的理论说教总是不如亲身体验来得生动深刻,《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很多知识一定是通过实践和体验获得的。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可以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评价为激励,将教师的被动“教”转化为同学们的主动“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共分为11个专题,以“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形式呈现。每个专题包括“课前探索”、“课中分享”、“课后拓展”等环节,根据教学进程完成相应部分,让学生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使他们能了解专业,确立职业目标和制定职业规划,留下成长的轨迹。
同时,职业离不开企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學应该让企业资源进入课堂,作为德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可以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者结合起来。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如:简历的制作和模拟面试仍然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对于较为实际的内容,如:职业道德规范、专业职业认知等内容可以请企业的行业专家或者校友进行讲座,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参与性和指导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检测学生的成长为宗旨,目标是促进学生成长,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发挥评价的作用,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表现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具体可采用表现性评价(课堂活动参与表现占30%+活动任务书完成情况占30%)+终结性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文稿占40%),并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文稿的评比活动。将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课程考核,并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增加学习的信心。同时,通过具体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能有效解决问题,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能促使他们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加以总结,真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