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

2015-05-30郭海强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解题思维化学教学培养

郭海强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突破口,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关键词]化学教学 解题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99

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突破口,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使学生顺利解决化学问题呢?

一、从化学用语、概念、定律的教学入手练习

在教师讲解化学用语、概念等内容时,应强调重点词句,并引导分层次理解,使学生形成固定联想思维。如在讲解溶解度概念时,可先让学生分析概念,教师再进行总结确定出重点内容,即先进行知识准备,然后以此为导向,理顺解题思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针对题目提出的目的,进行阅读、分析,使答案准确

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常常有胆怯的心理,害怕自己不会做,不知如何做;还有的学生读完题目以后,不知所云。如此做题,自然是“牛头不对马嘴”。倘若针对题型目的进行阅读分析,就会有自己的联想思维,然后找出所给信息和目的联系,做题就会容易得多。

例如,常用浓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试求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这个题目每次出现,学生都会觉得无从下手,有些学生只好死记公式。其实,明确题目的目的,逐步逆向分析,就会有非常清晰的解题思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分数、密度是已知的,所以我们只要设溶液的体积,就可解决问题。

三、充分思考所给信息,按题目要求答题

现在的题目所给信息多种多样,如化肥的标签、药品的说明书、数据表格、衣物的商标、仪器装置图、生活中的化学等,如果利用好这些信息,读出题中的关键信息,在做题时,会少走弯路,起到省时的作用。因此,观察或阅读题型所给的信息,在培养解题思维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平时多让学生练习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眼”,叙述解题思路,训练解题思维,为快速准确解题奠定基础。这样持之以恒,不仅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而且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

例如,现有五种溶液: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请你从中选两种溶液,用五种不同的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要求:所依据的化学性质不能雷同;所用试剂在上述五种溶液之外。

①你选择的两种溶液是 。

②鉴别它们的第一种方法是: 。(包括步骤、现象、结论)

③鉴别它们的另外四种方法是: 。(只要求写出所用试剂)

④写出③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一道好的题目应该不是所有考生都难以“下咽”的“苦果”,恰好相反,应该是所有考生“品尝”时感觉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一道“佳肴”。这题给考生选择的自由性且解题方法极具多样性,低起点、坡度小。试题没有太多的限制条件,学生可以任选五种溶液中的两种,这样的组合方式有10种。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越大,鉴别的方法也就越多,发挥潜力的空间也就更大。如果以每组最少平均5种鉴别方法来计算,则共有50种方法之多。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的鉴别方法,正折射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四、书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培养思维能力

凡是有化学反应进行的题目,必须先写出所有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再比较、分析,会呈现出更多的内容,有利于分析的进行,有利于解题思维的培养,使题目更清晰,学生有法可寻。

例如,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mg的碘酸钾。为了检验某食盐是否加碘,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g,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mol·L-1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

本题涉及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H+→3I2+3H2O;

I2+2S2O2-3→2I-+S4O2-6

如果直接按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得出结果,但计算非常烦琐。可是,如果在动手解题之前,先分析两个反应式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计算过程就可简化。如本题中,可以找出这样的关系式:IO-3→3I2→6S2O2-3,从中可以看出1molIO-3消耗6molS2O2-3,直接可以通过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量求出碘酸钾的量。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奠定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习惯基础,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徐树琼.解题教学中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34).

[2]黄金华.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3).

[3]刘振锋.“留白”艺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0(11).

[4]曹波.培养题后反思习惯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5]杨金英.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J].西江教育论丛,2005(2).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解题思维化学教学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