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导入,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2015-05-30张若愚
张若愚
[摘 要]课堂导入技巧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灵活的导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新知识,可以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优化导入技巧,以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25
课堂导入指的是在新的知识内容开始学习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导”是为了引出教学内容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入”则是让学生进入到某种学习状态中。“导”为方法,“入”是目的。通俗来说,课堂导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最终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
一、优化课堂导入的作用
首先,优化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对某一对象的集中,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进行课堂导入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与情绪注意。而新颖的导入方式常常拥有引人入胜的效果,让教学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这里,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优化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们往往会对他们自身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以及积极探索。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才能够集中精神思考。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学习活动对他们的帮助和意义,从而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最后,优化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当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方向,从而以更加规范自觉的行为来达成这一目标。另外,我们还应当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
1.新闻热点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国内外的热门新闻事件是中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关注热点新闻及好奇心强的心理,灵活地应用热点新闻来导入新课,借助新闻事件的轰动效应来营造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Excle中的数据统计功能”这部分内容时,先告诉学生奥运会的奖牌榜(或者世界杯各队伍的进球数量),其中美国队的金牌数量虽然并未超越中国,但奖牌总数却大于中国,因此在排名的问题上出现了争议。然后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对排序产生影响?若我们设定一个总分,怎样安排计分方式?怎样对各个队伍的最终得分进行统计?下面我们进入Excle数据统计功能的学习,便能够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奥运会是学生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去获取新的知识。
2.设置悬念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激活的状态,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
例如,在讲Word中的复制与粘贴时,首先设置悬念:“各位同学,你们认为说话快还是打字快?”学生们基本都回答“说话快”,之后,我接着说:“下面我们来组织一次比赛,你们说话我来打字,只规定一句话的内容,看谁完成的次数多。”之后我选择一首唐诗,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念出这首诗后我开始打字,打完一次后使用Word中的快捷键进行复制和粘贴,不到1分钟就已经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之后,我再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老师是怎么在一分钟之内打出这么多字的吗?这个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之后都能够掌握,大家想学习吗?”这样一来,在学生的渴求声中很轻松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3.实例操作导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具体实例,从而让学生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在讲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对数码照片进行修正的案例、电影宣传海报以及晚会幕景效果图、电子贺卡作品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图像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在学生惊叹的目光中,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需要用一寸的照片,而到照相馆至少需要等到1小时,大家有什么方法快速地得到照片?”学生们议论纷纷但都表现出了迷惑,这时教师继续说:“如果我们使用图像制作软件以及打印机,十分钟就能够得到照片。下面我们就学习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到课堂中来。
总之,合理的课堂导入技巧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而这必须建立在对导入目标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突出信息技术学习的特征和应用价值,科学设计课堂导入情境,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