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成为语文教与学双赢的策略

2015-05-30岳治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王羲之语文教学

岳治胜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爱好语文。然而,要使学生学语文爱语文,首要任务是要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就能激发他们的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语文并最佳地接收教育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这就是语文教与学的双赢策略。

那么怎样做到且能做到更好呢?它又有哪些好处呢?

第一,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口,目的就是要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奉行“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尽量多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尽量多的去掌握、巩固,而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或书记员,教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味同嚼蜡,从而对语文逐渐失去了好感,甚至反感、生厌,这就常常导致他们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

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著名剧作家曹禺在南京戏剧学校执教时就是这样做的,他的每一堂课都让学生美不胜收,究其原因是他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且剧目也经过精心挑选,他从不做抽象的说教,而是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把同学们带入戏剧情境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征服学生,还要重在方法上诱导学生。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的形式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模式。

第二、明确语文学科人文特性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汉字的魅力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的智慧、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这些是我们承传华夏文明的、培养龙的传人崇高道德情操的最佳教材。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良好的教材教育我们的后人,我们民族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被同化,渐至消亡。而这关系民族文化危亡的大事全靠语文来完成,也只有语文能完成这一重任。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天,他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时,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正是因为有对书法的爱好和母亲的激励教诲,后来,王献之的字也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和王羲之被人们并称为“二王”。

但是,语文要完成这一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外似乎别无他法,因为只有兴趣才是最大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三,知晓语文学习与智慧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未来的时代将是终生学习的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迫使人们不断的去学习。这要求今天的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能面向未来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生活在未来,那么也许明天他们将生活在过去。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认识、实践、体验的机会。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有限的课堂难以办到的。故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技巧,把课本当做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他们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引擎,举一反三,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标,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的学习、实践、体会,才能达到会自我学习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判”字时,明确其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当其为形声字时,是左声右形的字;当其为会意字时,义为“物分两半”,即用刀把物体分成两半,取公平之意。没想到这同样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这个字的深刻的理解,从而加强了他们对文言字词的领悟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化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的确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作者单位:贵州绥阳县郑场中学。

猜你喜欢

王羲之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王羲之送字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