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与点拨策略管窥
2015-05-30丁厚广
丁厚广
发挥主体性的初中语文课堂强调在教学过程构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课堂。有效设计教学问题,用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情绪与情感;加强指导与点拨效果,定能促成互动课堂高效生成。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与深入观察分析后发现很多语文课堂互动还仅是师问生答的互动较多,双向互动欠缺;甚至有些课堂出现学生答不出,老师无效引导后自问自答的现象。
一、问题设计的原则性探讨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总中语文课堂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
1.有趣有吸引力
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如《往事依依》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情况,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谈谈这件事情对自己学习、成长的意义。然后很自然的引入课题、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整体且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初中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要注意整体性,还要加强问题的针对性。如《我的老师》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内容的感受,体会作者对老师依恋、思念的深厚感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作者对老师有着怎样的感情,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清课文中写了几件事情,各体现蔡老师什么样的品质。如此,我们学生不但能够体悟作者的情感,还能获得分析人物的方法。
另外,所提问题还要遵循启发性、联想性原则。学生心灵深处渴望自己去发现、研究和探索,我们也要顺势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所提问题能够启发他们思考、创新,通过联想获得知识的丰厚、能力的提升,进而集中精力阅读与思考,达到最佳智力状态。
二、加强有效点拨让问题有效
我们课堂提问要注意学生解答的能力,调动他们积极阅读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指导和纠正他们思考与作答的方向。因而,有效的问题还需要老师高效的点拨指导。
1.精妙分解,以点带面
学生因为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足,往往对一个比较大、比较难的问题一时找不到突破口。我们在提出问题之后,发现学生不怎么好处理;就应该将问题降解,让学生能从小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如《藤野先生》学习的重点之一是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性格的方法。我们会问学生:通过阅读全文之后,我们会发现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的形象和性格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段落,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找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通过事件(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分析,体现的藤野先生的性格并概括,获得其对“我”关心、要求严格和求实精神的认识。《背影》也是一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的记叙文章。一般提问:这篇文章以不加雕饰的语言,将“儿子”对“父亲”的关爱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语言感受到这样的情感呢?学生们语言感悟能力不足,我们可以让他们找一些句子品读体悟。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学生可能感受不到“已”“了”“最”等字里含有的深情。我们可以让他们听范读,品味与父亲天各一方,思念日增却两年多没见的感情。
2.适时追问,拓展延伸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往往难以全面,有层次有思维的深度。因此,我们提出问题之后,还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想的全一些答的准一些。如《范进中举》一课塑造范进这一典型的封建读书人形象,而这个人物的性格品质在其中举前后变化很大。对范进这个人物性格分析是这篇小说教与学的重点。我们会提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范进有什么样的性格,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生阅读后会答“勤奋刻苦、好学不倦”“执着不服输”,客观的看,这样的性格范进是可以有的,但是这样答与文章的主题不太吻合,理解也算偏。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追问,可问:范进为什么有这样的“好”品质,他“勤奋”“执着”的目的是什么?这样追问,学生们就向科举考试方面思考,向作者创作意图靠拢。学生在再次阅读和思考后会发现其“自私虚伪”“热衷功名”“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等性格和品质。
另外,点拨还要有探究性能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如《我的叔叔于勒》学习中,让学生思考如果于勒是大富大贵的回来,又会出现什么的情况,怎么设计能与小说的主题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呢?如此,让学生有创新的思考和想象力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提出能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的问题;加强引导和点拨降低问题难度,让学生形成思考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
★作者单位:江苏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开关”,我们的问题应该依据学情、抓住教学重难点,扣住文本解读的核心设计。当然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原则。我认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