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

2015-05-30袁科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学改革

袁科

【摘要】钢琴教学时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钢琴教育的普及,高校的钢琴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改革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影响之下,多元文化盛行,要保持钢琴教学的与时俱进,是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钢琴;教学改革

引言

多元文化在其表现上不外乎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随之而来的也有审美趣味的转移和价值观念的重构。因此,多元文化不仅仅使得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不断丰富,同时也让我们一些传统的做法必须要改变,才能适应社会文化的现实。本文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试图讨论在这种深度的文化冲击中,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所要面临的问题和钢琴教育长期发展的走向。

一、多元文化下文化教育的缺位对钢琴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教育缺位导致钢琴教育基础不牢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的教育,文化教育都是其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高校多年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都相当有限,从而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中形成了一种“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优秀钢琴人才的培养。从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看,我们都能发现这种轻视文化的现象。首先,在教学中,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应用到课堂教学与评价提起,无不是以钢琴技巧为决定性的首要因素,学校和教师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投入到训练学生在弹奏指法、识谱记谱、视听演练方面的能力,而对于文化知识——不仅仅是作为音乐的基础的文化知识,甚至是常识性的文化知识——的培养都非常不够。长期以来,导致我国高校培养出的钢琴类学生,普遍缺少文化底蕴,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并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真正意义,同时,这些学生多于多元文化社会的解读能力也非常不足,因为他们对于文化的感受从来都是模糊的而且是古老的,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在“重技巧”“轻文化”的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由于缺乏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技法上变得笨拙而不灵动,演奏的作品音乐性上普遍缺失;其次,从学生的实践上来看,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敲掉学生不断地、反复地、枯燥地练习,缺乏对于专业学生更进一步的兴趣培养和方向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总是会以完成人文的心态在进行训练,而且往往容易在低水平上长期停留而缺乏突破性的发展。这也大大阻碍了我国钢琴类人才的培养,使得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难以真正从事艺术类的工作,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二)文化教育缺位的原因

文化教育缺位并不是一时一日造成的,而且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教育理念上来讲,我国的钢琴教育在许多年以来一直以源自欧洲的钢琴教育作为基础,即使在长期发展中融入进了一些中国特有的方法,但究其理念的基础仍是以培养老式的、学院式的艺术家为己任,而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引入更多的新鲜的文化元素,从而导致了教育与实际的脱节。这一点从我们大多数音乐类院校选择的钢琴类教材中都可以看得出来。不仅如此,我们在采取传统欧洲教育理念的同时,并没有向学生深刻地剖析当时欧洲的社会环境,传授给学生的仅仅是脱离了生活基础的无源之水,难以长久为继;其次,从教学安排上来讲,我国的高校钢琴教育往往是大课讲授,学生自我练习。这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学校扩招和社会上钢琴热所造成的后果,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我们忽视学生质量而重视账面上的成绩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小课堂变成了大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只会是泛泛之谈,而作为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高校钢琴课,本应该注重学生的多元化风格,指引学生发扬自身的长处。然而,这些在大课堂上都难以实现。而学生在独自练习的时候,也少有人指导,只能依靠自己慢慢来深入了解音乐文化,而繁重的练习也使得很多学生并不能有机会更多地去接触真正的社会生活。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实践,对于多远文化社会的了解只会带有片面的乃至于偏见式的理解,而在其作品和演奏中就不可能反应真实的社会文化,使得他们所掌握的钢琴技巧成为了无根之木、空中楼阁。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艺术感知能力

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感知音乐的前提,而对于音乐的感知是真正提高钢琴艺术水平的核心基础。在高校的钢琴教育中必须广泛地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音乐与文学、绘画、社会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关系,并且通过对于这些学科和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于艺术融汇的能力,从而真正地提高其艺术感知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升高校教学效率

当下的教学方式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中显得既封闭又低效,因此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是高校在面对多元化文化的重要突破口。具体的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从教学理念上与现代社会接轨,而且作为音乐艺术类教育基础的钢琴教育,在其理念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以了解当今社会为核心的理念基础上,需要探索更具有发展性和符合全球性的教学理念;其次,改善授课方式。一方面,在师资培养上,应该多引进各个方面和社会人才力量来充实学校的教师资源,同时也引入更多地文化思考模式。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多以感知性教学为主,在感知的前提下开展多于学生钢琴技术的培养;最后,笔者主张任何艺术门类的教育都应该在该门类艺术史的基础上进行,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风格,以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作曲家和著名演奏家对于作品阐释的角度等等,让学生对于钢琴音乐有着更加立体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晓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252-253.

[2]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魏晓红.学法指导——钢琴教学改革的重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251-252.

[4]魏玲,余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J].大舞台,2013,06:144-145.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教学改革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