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普通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探究

2015-05-30曾早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形成性评价高中地理

曾早霞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活动。而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信息的及时反馈。传统上,整体性的教学评价往往不能全面反馈学生学习信息,而形成性评价就可以较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体差异等等问题全面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改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形成性评价;个体差异

教学教学评价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信息及相关资料收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和促进。一般教学活动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这三大类。而形成性评价在这三个评价中占有主导地位,它是阶段性的评价。其特点是以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参考,进而对教学工作不断完善。一方面是通过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评价,进而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及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等,通过对信息的反馈吸收,改进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至此,本文从评价信息反馈,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着手对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索。

一、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出发点,对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而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活动。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为敏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很难长时间对枯燥、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通过测试或者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但是这种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往往却忽略了学生本身个体存在的差异,没有结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考虑。而形成性评价就可以很好地反映他们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问题,从而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借助评价信息反馈,完善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通过一些课堂观察、考试检测、作业批改、小组合作评价等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分析、处理,从而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薄弱环节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师还要根据评价结果,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落实综合素质教学。例如,学习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课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般是对大气运动的原因是冷热不均,进而引申到气压带和风带及常见天气系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认知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处理,并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水平。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那么,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就要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以学生个体本身为教学主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利用每一次形成性的评价,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列举生活实例。比如,将《两小儿辩日》这个小故事穿插到课堂,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学生。在晴好天气,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并仔细观察国旗杆的影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国旗杆的影子长度和方向做一个统计,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原因。学生很明显可以得到中午时太阳的高度是一天中最高,从而得出教学概念。这种贴近生活、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并将枯燥的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给予学生消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淡化学生过度注重学习结果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注意他们学习兴趣的引导,避免出现体罚、侮辱等现象。例如,问题:(1)北纬30°附近的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是我国的六大名茶,请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2)为了提升我国茶叶的品质,增加茶叶出口量,结合材料一,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评析:解决这个题目时,由于每个学生自身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对外界知识吸收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解题、学习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其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第一问相对难一些。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长让表达能力和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代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教师则要及时做出引导。第二问属于结合专业背景的开放性题目。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对于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只要涉及问题重点就要给予鼓励,避免因为负担过重而出现自信心击垮,學习消极的现象。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标准及教学目标就相对较高,让他们的地理认知能力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升华。

三、结语

综上可知,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优势。它一切从学生的自身认知实际出发,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客观差异性特点,并以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参考,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及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等,通过对信息的反馈吸收,改进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不断完善教学工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自此教学模式在我校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都大大提高,探究思维及创新能力也颇有提升,整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可以为更多的一线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蔡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形成性评价的实验与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5).

[2]李定仁,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

[3]李家清.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实做研究———以必修(2)“人口与城市”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形成性评价高中地理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