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

2015-05-30刘颖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方法

刘颖超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小学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实现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班级管理的科学实施是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来讲,在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等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时代与自身的不断发展中,谋求班级管理方法的不断丰富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一、制度管理方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级的形成,离不开班级制度的建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制度建立之初,教师要逐步建立一种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的告诉学生学校及班级的纪律,以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制度的执行方面,如果有学生违反班级规章纪律,教师要做到赏罚分明,言必信、行必果,树立教师的权威,树立学生行为的规范。当初步确立教师的权威以后,教师要多和学生商量,学校及班级的纪律的妥当与否,在民主的气氛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学校及班级纪律的合理性。但教师要在心中时时提醒自己,学生是班级行为的主体,学生毕竟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低,犯错误是難免的。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第一,想对老师说实话,但又怕挨批评。第二,他们也渴望被原谅、被理解。如果对学生大发雷霆,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不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厌恶集体、厌恶班主任。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要学生对老师讲实话,班主任应该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轻轻地、亲切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会朋友般的倾听,倾听学生的陈述,必要时,可抚摸学生的头,拉近师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从学生的叙述中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动机,再心平气和地和学生交谈,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情感沟通方法

管理定位是关键,定位准确,班级管理工作则事半功倍。如果教师不能和学生相处的融洽、和谐,那么教师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参与班级管理呢?所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前提和必备的条件。班主任要融入班级集体中,必须找准班级的情感,使班主任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顺利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产生爱,教师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所以班主任必须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要主动热情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对学生产生爱,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忽视班级管理的教师。师爱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心理发展。教师和学生融洽的关系既是和学生整体的状况,更是和学生个体的交流过程。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本人认为开展谈心活动是做好情感沟通的具体方法。谈话的内容应从理想前途和学习方法为重点,从国家到集体,从集体到个人,从学习到生活,从现在到将来,启发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制定好目标计划,有意识安排他们任务,指出他们应该改正的缺点,稳定他们的思想情趣,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谈心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目标明确,信心倍增,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三、民主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和班级的民主气氛,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民主意识。当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聚集成一个班级的时候,不同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就会发生冲突,教师就会陷于解决冲突的重复性工作中。教师往往因此丧失了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信心,或忘记了班级管理的初衷,教师会产生深深的疑虑,那些争强好胜的学生会不会取得班级的主导权,给班级带来不良的风气; 而当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对班集体的兴趣的时候,教师又会往往启用那些争强好胜的学生去强化对班级的管理,忘记了当初的疑虑。其实,不管我们的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当他们参加到一个班集体中的时候,就会成为集体的一员,具有了社会性,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动物。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冲突就会形成对所有成员都有利的班级环境,而这环境的最终形态是在外在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对班级来讲,外在的大环境是社会、家庭和学校,教师通过自身的影响和对班级干部的支持,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的自主管理一定会形成良性事态,形成自我调节的自主性主体。当班级形成了自主性管理,或当班级在自主性管理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扬学生的民主精神,建立健全民主过程和民主程序,在民主的过程中实现班级管理,才是学生自我管理目标实现的体现。

四、自主管理方法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得先有一个团结协作、富有活力的班级骨干。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集体的形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习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学生在小学一、二、三年级时没有自主意识,班干部可以是老师自己指定,到了四、五、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自主思考的能力,为了选出学生心目中的人选,班主任可实行“自我推荐”和“无记名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选举班干,先叫学生进行自我推荐,再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决定,班主任根据当选学生的特长在征求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工作职责。选出班干部后,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使全班同学对他们信服,他们尽量在学习上、在办事上或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取得好成绩,此外他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第二,确立班集体目标,由教师、班干部、全体同学一起讨论制订班级的班规、今后的努力方向,经过这一活动,既使学生参与到班集规划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律、自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的个人社会化。另外,可带领学生牢记校纪校规与《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要求全体同学根据本班的情况进行讨论与修改,然后整理成文,激发他们学习接受的积极性。因为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制度出台后,学生就会认识到该如何做才能得到老师的信任与赞赏,即便做错时也心服口服的去改正。同样,还可以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亲手设计班牌利用板报等方式,选同学们喜欢唱的歌作为班歌,促进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育人环境。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形势任务在变化,教育方法也在变化,学生更在变化,班级管理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作为班主任应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建设良好的班级风气,鼓励学生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惠萍. 新时期如何进行班级管理[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00).

[2] 王艳华,王彦章. 以创新的意识优化班级管理[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06) .

[3] 陈丽华.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5).

[4] 周荣明.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方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12).

[5] 郭强.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04) .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方法
班级“四小怪”
可能是方法不对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