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更好的体现课程游戏化

2015-05-30孙冬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课程游戏化运用

孙冬梅

[摘 要]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游戏的有趣性吸引着幼儿参与,并且以丰富的形式不断给予幼儿不同的感受。美术活动是操作教育,在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中渗透基本素质教育。美术和游戏的結合,旨在运用不同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活动,使幼儿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达到相应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美术活动;作用;运用

一、引言

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诚然,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即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 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 。”因为有游戏,人类才有了童年。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也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童年也就失去了幸福和快乐;我们要视游戏为一种幼儿存在的模式,把游戏视为教育幼儿的一种方法,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得到启发,这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精神。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 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

二、重新解读幼儿游戏,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传统观念“业精于勤荒于嬉”、“勤有功,戏无益”的影响到目前还是存在的,一些教师总担心让儿童游戏就会放任他们,担心游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耽误儿童美好的前程,在教育活动中总希望儿童正襟危坐进行学习,以学习的发展替代游戏的嬉戏,甚至以学习的“苦役”替代游戏的快乐,学习与游戏分道扬镳,此消彼长。殊不知,游戏与学习是密切相关的。目前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游戏的过程是儿童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可称为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游戏→探究→再游戏→再探究。”在这一进程中,儿童的学习活动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从而实现了游戏与探究性学习及经验的扩展、丰富、改造的有机统一。“在游戏中,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发和预期。游戏与学习不是分离的。当然,学习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忘我地卷入,儿童才会表现得敬业,情绪也会非常愉悦,这样儿童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变成一种游戏的过程,变成一种值得“玩味”的过程,这样学习的过程不仅成为了儿童发展的过程,也成为了儿童游戏的过程。

三、课程游戏化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

1.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有利于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热情,鼓励幼儿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克服障碍,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四、课程游戏化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幼儿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弹子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陆嘉琪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琪琪,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陆嘉琪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季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4.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游戏所需材料、道具,为游戏做准备。游戏中,孩子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玩具、道具作为游戏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现成的材料固然为孩子所喜欢,而自制的玩具却魅力独具。在一次民间游艺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用洗衣粉塑料桶加工成大鼓,用蛋糕盒子、桶盖、硬纸板等材料制作凉伞,再提供纸箱、水管、球、红布条、竹竿等自制舞龙道具,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鼓凉伞舞龙舞狮活动在我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全园的孩子都想动动这些特制的大鼓凉伞,参加长长的舞龙队,游戏活动气氛空前活跃。教师要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可以是利用废旧物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游戏道具,还可以用这些幼儿自制的玩具材料进行游戏。这样,使得幼儿园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劳动等非游戏活动赋予了游戏的特性,为幼儿所喜欢。

5.评价游戏化,培养幼儿美术创造的情感。评价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可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绘画的思维活动属于初级直观的形象思维,他们绘画并不在乎画得“像不像”,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用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进入幼儿的天地里和幼儿同处一个世界,就要用一颗童心来认识他们对事物的发现和理解;更要努力从幼儿的作品中去体验他们的特殊情趣。如,教师可直接进行评价或者让幼儿互相评价,给幼儿更多的鼓励,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美术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并保持持续的创作激情,培养幼儿美术创造的情感。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我们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得课程和游戏有机地融为体,让孩子的活动具有游戏性体验,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张春霞。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策略.《幼儿园教育》.2015.5 .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课程游戏化运用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