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

2015-05-30张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开展策略有效教学高中物理

张清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也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困难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对高中物理开展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就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本文作了浅谈。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开展策略

一、关于高中物理及其学科特点

新课程的课改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性,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也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困难的一门学科,教学中,很多学生学不会或者学了没有收获,这样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没有效果的。物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科学技术离不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物理教学有培养认识实际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的功能。所以,物理学科在高中各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有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实验、物理习题教学等三种教学形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诊断、巩固和反馈;实验知识的巩固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物理习题教学。

二、关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需要体现三个重要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提倡: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细化目标,引导归类与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通过教会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

三、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策略

高中物理新课程有效教学应是能在最少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经过学习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高中物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效教学是一种可持续的循环;有效教学是对“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的主动调适;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有两个标准:关注学生、关注发展。

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策略有: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正视问题才能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备课过程不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形成能力高的吃不饱、能力低的消化不了的局面,降低了课堂效率。在备课中,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物理课的关键。教师要树立“以育人为本”教育观,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教学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2.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定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能被动在下面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和咀嚼,只能是囫囵吞枣,其课堂教学不可能高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和空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思考”、“讨论”、和多“练习”的机会。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讲解——思考——练习”或“讨论——讲解——讨论”或“提问——讨论——指导”的模式,注意学和教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 例如:在讲失重时,教师演示一个小试验,把一个网球用细线悬挂于高高的铁架台上,用剪刀剪断细线,让学生观察网球迅速下落。 接下来提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①、你们知道球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吗?(学生回答)②、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都相同吗?(学生讨论)③、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真谛,我们就利用桌上的器材来动手作一番探索把!(学生实验)。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而且对知识印象深刻。

3.重视学生的过程学习。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过程。既涉及到老师,也涉及到学生,既有过程,也有结果,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指导,导致结果也不理想。重过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重点内容时,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向心力?进而如何推导万有引力?引导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动能定理?进而如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自己熟练推导完成。通过推导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定律、定理不再是毫无联系、各自孤立的内容,而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同时,在推导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4.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准确而且迅速地选择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这是新时期物理创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一样,解题训练也应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即“从无模式到有模式,再从有模式上升到‘无模式”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教师要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同或类似题型的集中练习,在学生经历一定解题实践、获得一定解题“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探索各类题目、题型的解题模式(即形成“理性认识”),并且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反复推敲、认真比较,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然后以最优的解题规范为准绳,触类旁通地思考解答其它题型。这样做符合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实际,且遵循物理学科的教学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励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大提高物理解题的效率,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以解决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为例。这类习题多是结合生产、科技、生活,文字较多,再加上隐含物理含义,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忽视情景分析,漏掉关键环节,导致解题失误。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就至关重要了。首先,应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拿出耐性仔细读题,认真审题,然后,分析习题中的情景特点,以及满足的规律,最后,形成解题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后再动笔。经过长期的如此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春富.试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28期.

[2]徐葉军.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习题教学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3]郭海英.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4.14期.

猜你喜欢

开展策略有效教学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