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2015-05-30赵俊
【摘要】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社区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了能更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培养具有现代预防意识,具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我院对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根据社区医疗机构工作岗位展开调研,采取了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课程标准,加强社区实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精品课程等综合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临床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41-01
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预防医学》课程也被列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显示出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使《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更好地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适应医学发展需要,我院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进行岗位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基本工作能力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社区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承担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要转变观念, 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岗位调研,了解真实工作环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共同分析,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因此,应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与转诊;能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及社区管理;能分析判断慢性病的流行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能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自我保健;能对社区三大公共卫生进行管理;能初步开展医学科研;能建立并使用健康档案。
二、制定课程标准,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在岗位调研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执业标准为依据”的设计理念[1],将《预防医学》定位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强化“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大卫生观念”,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预防处方的能力[2],以适应将来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将课程内容整理为环境、职业、食品等三大卫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健康档案的使用与管理等五大学习任务,努力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其课程目标按照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与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出知识、 技能与态度三大目标。例如, 在知识目标中除要掌握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懂得如何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消除危险因素,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与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要求具备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 具有指导群众开展防病和自我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职业素质目标要求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具有维护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使命感。
三、加强社区实践,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是要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3]。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应将课堂外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 提升专业适应能力, 深刻感知就业岗位, 从而获得基层工作的初步经验[4]。例如, 为培养学生在社区开展慢性病预防的工作能力, 教师提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 的健康教育课题组织学生到社区完成。到社区前, 学生分别收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资料进行准备 , 到社区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合作, 精心制作社区健康宣传板报、印制发放宣传单,进入社区高危人群家庭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实践结束后班内开展总结交流。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学会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获得了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四、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课堂上,大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课堂知识,更没有时间对课堂知识提出质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亟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改中的体会是:一是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悉心编写或选择恰当的案例,从案例中引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覆盖讲授内容;二是课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后,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杂志、专著等途径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此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可通过学生自查、教师抽查来严格落实;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讨论、讲授、学生专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有效地传播知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纠偏,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和教学组织的能力。同时,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受到,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医学的发展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和掌握不断涌现的前瞻性知识,成为自主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五、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共享互动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通过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起步较晚,课改组成员以借鉴现有优质资源为基础,搜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习题、模拟试卷、图片、表格、flash动画、视频、网站等,并将其进行整合、优化和共享,建成了更加适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站的建立,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具有示范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和准备,上课没充分理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复习。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适时布置学习任务和相关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向教师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由教师答疑解惑。通过这些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既可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适时解答,又可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在教与学两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作为高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在课程改革中做出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纪艳,朱海燕.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任务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02).
[2]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3]李君,孙维权.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02).
[4]李研.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22)
作者简介:
赵俊(1970-),女,陕西汉中市人,本科,讲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预防医学、社区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