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5-05-30刘耀民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问题情境问题

刘耀民

[摘 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中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怎样变单纯的“知识输入”为“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如何大面积提高中学的数学教学质量,这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数学在各学科之中以严谨著称,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又给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出数学基本概念,得出定理和性質,再加例题,这样使得数学课枯燥乏味,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使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

一、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创设数学情境是“情境、问题、反思、应用”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①针对性: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情境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所以情境应该能体现数学的本质, 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服务,意在引发学生思考,而不能创设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数学本质的情境。

②启发性: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贯切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具有启发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类比和联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③趣味性: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的问题情境有趣味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意向。

④互动性: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

⑤简洁性:数学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如果一个情境设计,很牵强甚至繁琐,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给学生更大的压力。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繁重,如果要将问题解决教学完全应用于日常教学,那么大纲、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本完不成,也因此很多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三、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图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四者的内在联系:设置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核心,解决数学问题是目标,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4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情境-提问-解决-应用-情境-提问-解决-应用……”的教学链,这是一个有机相联,前后贯通,不断延伸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从某个环节切入,也可以在某个适当的环节结束。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中学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1.采用故事、典故等创设问题情境。

2.创设虚拟互动情境,加深知识的印象。

3.创设类比问题情境。

4.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 。学生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经验,若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抽象出数学问题来引入新知识,可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还向学生暗示了情境资源与问题解决方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不但整合了多种知识和技能,还有助于学生用真是的方法应用数学知识。经济生活中的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5.创设悬念问题情境。在教学的时候,通过设置悬念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有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学. 学苑音像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问题情境问题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