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5-05-30覃平姜又春

学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覃平 姜又春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地实现了项目培养与合作培养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社工价值观、解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社会服务项目策划能力与社会工作实务操作能力有积极作用,但在人才培养思路的开放性、合作主体与合作平台的多元化、合作项目的立体化、模式运行的协调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 项目化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22-02

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选择,国内各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并运行了“3+1”模式、“3+2”模式、“三方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模式”、实务导向型合作模式、嵌入式合作模式等,目前正积极探索与完善以项目合作为基础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怀化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合作育人模式的实践进行研究。

一 相关概念界定

项目化教学是指为提升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整合与设计以形成一系列独立且相互紧密联系、具有各自目标的易于操作的项目体系,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直接参与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①。合作培养则是指高校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方或利益相关方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一定的分工与合作机制而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②。项目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高校、人才需求单位或利益相关单位的合作为基础,以项目化后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各合作方在项目内部按任务分解实行合作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从其运行过程来看,包括地方性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模式优化、社会服务项目运行及社会服务项目评估等五个环节。而社会服务项目的具体开展则按社会问题与政策调查、专业性社会工作需求状况调查、社会服务项目设计、社会服务项目运行之技术路线进行。

二 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合作培养模式的基本组成

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组成如下。

1.合作主体体系

由因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项目开展的需要而参与合作的主体构成,主要包括高校、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与团体等。怀化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合作主体主要包括怀化市社会工作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怀化市民政局、国家统计局怀化市直属调查大队、鹤城区民政局、鹤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怀化市大同社会服务中心、怀化市德成社会服务中心、鹤城区的部分中小学等。

2.合作平台体系

合作平台体系指合作项目运行的载体。怀化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合作平台主要包括三类,其一是合作主体共建的新机构,有怀化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鹤城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等;其二是以平台身份参与合作项目的合作主体,主要有怀化市大同社会服务中心、怀化市德成社会服务中心等;其三是特定情况下的合作协议,如与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的医疗满意度调查协议、与怀化市民政局签订的“蒲公英计划”合作协议等。

3.合作项目体系

它以教学内容为物质承担者,是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后的结果,是教学活动实施的载体。怀化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合作项目体系包括三类:(1)以培养学生解析社会问题能力为核心的社会调查项目;(2)以培养学生社会服务项目策划能力为核心的合作项目,包括老年社会工作项目设计、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设计等;(3)以培养学生三大社会工作实务能力为核心的合作项目,应怀化市民政局、鹤城区政府的要求,目前主要开展青少年社会服务项目与老年社会项目两类项目的合作。

4.项目运行机制体系

这是指用以保障项目合作得以顺利运行的有关明确各合作主体责权利分工与规范各合作主体或合作平台,或项目负责人等行为的制度体系。主要有五个制度,其一是确定合作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作协议签订制度;其二是项目负责制;其三是项目督导制;其四是项目导师制;其五是社会服务评估制度。

5.培养手段与方法体系

这是指研究性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体系及相应手段体系。其一是手段体系,包括专业见习、实习、社会调查、能力素质训练、实训、项目设计、社会服务项目参与等,重点是社会调查、社会服务项目设计、社会服务项目参与三种。其二是方法体系,包括实验法、身临其境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 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合作培养模式的不足

1.模式的设计以社会服务行业的初步发展为基本假设

模式假设,在国家加快人才队伍发展的背景下,地方的社会服务行业将快速发展,会形成一支数量可观、相对稳定的社会工作师队伍,并培育出一批有一定实力的社会服务机构,政府即将购买一定量的社会服务项目。然而对于处于内陆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上述条件暂时难以满足。

2.合作的思路具有区域性

以与地方性相关部门、机构的合作为基础,以地方政府所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为载体,通过各种手段与方法来培养地方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是模式设计时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将人才合作培养局限于区域内的合作,忽略了与发达地区和内陆中心城市的社会工作机构与专业人员的合作,故具有区域性。

3.合作主体的布局不合理

合作主体的布局具有以下特点:(1)合作主体仅限于地方性的政府部门、机关与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主体的开放性不够;(2)合作主体中政府處于核心地位,存在对政府的严重依赖性;(3)合作主体中严格意义上的第三部门组织不多,处于社会服务项目运行过程最外层次的公益性组织缺乏。

4.模式运行的内部协调性不够

其一是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各项目处于分块运行状态,项目与项目之间在专业教师调配、学生人员安排、时间配置上均存在冲突;其二是项目与课程之间的协调不够,某一特定的专业性项目的开展会对课程教学产生影响,从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三是理论教学模块与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的协调不够,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产生影响。

5.合作项目类型较少,立体化的合作项目体系尚待建立

从怀化学院来看,合作项目虽涉及社会问题调研、社会服务项目的策划、青少年与老年社会工作项目参与等类型,但严格意义上的社会服务项目不多,且从培养层次上来看,培养学生的项目策划能力并非本科专业教学的重点,故真正对学生实操能力培养有价值的项目仅限于青少年与老年社会工作项目,更进一步来看,合作项目局限于学校社会工作与家庭社会工作两类。

四 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合作培养模式的改进

1.外连粤港,内接地气,实现人才培养思路上的转换

分析模式存在的不足,人才培养思路上的区域性是合作项目类型少、合作主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影响模式运行效率的第一因素,故模式的改进须以思路的转变为第一要务,须从封闭性、区域性合作向开放性、全国性合作转换。故其重点应是外连粤港,内接地气。这包括:(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缩短时空距离。具体包括两点:第一,实行社会导师制,由广东一带相关的专业社会工作师担当学生社会导师;第二,建立多层次的学生与广东专业性社会工作人员的网络交流平台。(2)实行“3+1”学制,即3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广东一带相关机构接受机构的培养,将实习、毕业论文与部分发展能力模块课程集中于大四,让学生在机构来完成学业。(3)建立社会导师集中授课制度,由教学能力强的社会导师来校集中授课,并录像以作为视频教学资料。

2.加快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实现“3+1”“4+1”与“3+2”的结合

其一,在学制安排上实行“3+1”教育;其二,在周学习任务安排上实行“4+1”教育,即自大二第二学期开始,4天在校内学习,1天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赴合作单位实训;其三,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按3∶2的比例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训教学课时、专业基础课程群与专业能力课程群及专业发展能力课程群的比例关系。

3.倡导社会服务项目的社会化运行模式,加快地方社会工作的发展

对于部分高校尤其是内陆地区的高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实行社会服务项目的社会化运作具有历史必然性,也有利于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目前,从高校来看,重点是倡导社会服务项目融资模式的社会化运行,在政府充当融资核心主体的情况下,探索向社会组织、团体与个人的融资机制,如可尝试性地倡导地方建立社会服务项目彩票基金、开展类似于“心得乐剧场”对特殊群体的融资活动、发动义工组织向社会募捐等。

注 释

①李清华.项目化教学改革下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79):98

②孫宏伟.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23~25

参考文献

[1]李迎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J].社会科学,2011(5)

[2]马亚静.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社会工作,2007(3):33~36

[3]史铁尔等.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人才[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3~26

[4]高菁.对校企合作实行“项目化”运作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3(6):8~9

[5]朱振东、林莉芳、黄成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合作性教学管理探索[J].产业科技论坛,2014(9):173~174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