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发、设计及应用的理论基础探析

2015-05-30杜美瑾

俪人·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杜美瑾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理性对待“慕课”来袭,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顺势而为,主动参与“慕课”。“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体现在:统筹兼顾,妥善处理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需求的关系;强化自主意识,提升师生利用网络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教育资源的交互性、开放性。“慕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可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慕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机遇与挑战

高校习以为常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经典模式,从技术上被改变了。“慕课”课程设计的精细化,一定程度上的趣味化,相比较传统的教师督促式教学法,让人耳目一新。学习者从“要我学”中解脱出来,变成了“我想学”,可以按照兴趣自我探究。教育界倡导多年的“探究式教学”在“慕课”模式下,比较普遍地得到了实施。

一、“慕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1“慕课”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在“慕课”教学模式下,不存在班级建制,只要按要求注册后就有资格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优秀教师的能量和影响成倍扩散,一门课程可能会有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注册学习。与传统的大多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教学相比,“慕课”模式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明显特征:

第一,更突出求学者的主体地位。“慕课”之所以能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众多学习者,主要原因在于围绕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来设计运行。学习不再是单向获取知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角色不再固定,可以互为师生。学习内容主要靠学生自选,考试针对学生的自主选择;课程体量小,精讲,分知识点学习,复习方便。“慕课”教学重视启

发式教学,教师担负导师角色,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组讨论,师生双方地位更趋平等。

第二,突破了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传统的校园、教室、课堂、教师、学生,乃至包括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等都相对固定,而“慕课”则通过互联网拓展了新的学习场域。实体校园可以被取代,教室不固定在某一个场所。教师、学生因为“慕课”而有共同性,学习过程可在任何自愿的地方进行,学习方式灵活;教学过程和内容乃至交流的问题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多元和开放。

2“慕课”区别于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本意是要把课程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它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一门或几门建成了级别不等的精品课程。“慕课”与精品课程的区别,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

二、“慕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

“慕课”本身不是万能的,但确是一个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契机。笔者认为,它对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大体有以下几点:

长期以来,在思政课教学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及“以教定学”思维下“先教后学”的教学流程。课堂内,教师大都采用讲授、演不等方法把课程中的概念、命题、原理等“教”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讲、记录、观看等“学”的方式进行接受并加以内化;课堂外,学生再辅以习题、论文、读书报告等进一步强化、巩固。从教学论的视角,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一般来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不只是有教有学,而且要有教的能动性与学的能动性,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主导作用外,更需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課堂。事实上,课堂上每节课时间有限,短短四、五十分钟,既要求教师讲清楚、学生听明白,又要求师生互动,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慕课的实践,为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微课程”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能否“先学后导”和“翻转课堂”呢?山于“微课程”容量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RM, WMV,FLV等流媒体。大多数高校有开放网络,只要有网络,能够上网,学生即使不通过慕课平台,也可以使用微信社交媒体等,将其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既能适应随时随地的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又能让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就主动地学习。这种“翻转课堂”“先学后导”的方式,是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同时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内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开展深度的分享探讨、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案例学习等;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环节的起点不再是常规的“导入式讲解新知”,而是有关该问题或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及运用,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学生思维的厚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山于有了“微课程”,原来的讲课教师很可能从课程主讲“降”为辅导、答疑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会致使思政课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因此,慕课的出现,如何把“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成为了再造混合教学模式的关键。

结论

慕课来袭,我们必须认真审视与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及其未来,探索一条结合教学环境、教育技术、教学对象等发生的变化,围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能够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的课堂转型创新之路。为以学生为中心。当前,慕课正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生“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我国传统型大学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堂。慕课来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该如何面对?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和思考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及其未来。

【参考文献】

[1]丁文;微博文学——网络微博时代的新文体[J];编辑之友;2014年06期

[2]顾晓莉;网络新闻评论的“微”力量——浅析微博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J];今传媒;2014年12期

[3]袁裕辉;李奕楠;基于新浪微博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