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程燕陈世文
程燕?陈世文
摘 要 “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广州工商学院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总结与提炼出的适应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组织“三个课堂”、形成“校企共育”、建立“联动机制”。在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必须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系列实用教材,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人才;校企共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8-0040-04
目前全国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本、专科层次60%以上的学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广东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①,说明会计专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是多年来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并不满意,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广州工商学院会计专业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推行“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一、“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广州工商学院推行的“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见图1。
(一)组织“三个课堂”
“三个课堂”是指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三个实践教学环节。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包括:与理论为一体的并在校内进行的实训项目或课程仿真模拟训练、课程综合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等;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外参加的诸如会计技能训练、各类培训、考证强化、自主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第三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专业社会实践、认知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技术服务等。通过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即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的问题;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解决能不能熟练应用的问题,即专业应用能力问题;通过第三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解决综合应用能力问题,即岗位综合技能问题。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第三课堂的实践教学是对第一、第二课堂的拓展和深化。“三课堂”互为补充和完善,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逐层提高。
(二)形成“校企共育”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完全依赖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践能力培养是行不通的。因此,利用自身拥有的“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校内大型的仿真度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较好的企业合作关系,听取行业企业专业人士和校企合作单位意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编写实验实训教材,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立足校内,拓展校外,内外结合,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统筹在“三个课堂”之中,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三)建立“联动机制”
建立一套联动机制,三个课堂校企全程参与,即要求第一课堂专业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除了要精心组织校内理论与实训教学外,还必须认真指导学生策划和设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为巩固一、二课堂所取得的教学成果,部分专业任课教师、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直接参与学生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即第三课堂实践教学指导工作之中,结合会计综合业务的处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保证实践教学三年不间断。
二、“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词:高职和会计。高职的定位就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集技术性、理论性于一体,其时代性特征对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又有着特殊的要求。根据上述要求,广州工商学院会计专业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针对广佛肇(广州工商学院地处广州、佛山、肇庆经济圈)地区中小微型企业,培养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理论和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各项专业实践能力和会计拓展能力,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能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胜任会计岗位群不同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三类职业岗位群,即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工商类中小微企业或金融机构会计一线工作人员、其他类会计一线工作人员。应根据这三类职业岗位(群)会计人员的相应素质和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广州工商学院经过多年的专业人才市场调研、毕业生走访、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打破了依据知识的逻辑性、完整性组织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做法,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即由浅入深、梯级设计、环环相扣的完整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具体就是搭建5个课程平台,选择5个课程模块,组成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中,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循序渐进,实践教学贯穿于三课堂,三年不断线,如图2所示。
该课程体系将实践类课程划分为不同类型。如与理论课合为一体设计的实验实训(含项目课程)、自主实践、综合课程实训、岗位认识实习、专业综合训练、岗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再根据实践课程类型,确定6门核心实践课程、31个实训项目,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校企合作开发系列实训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要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开发一套适用教材就尤为必要。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克服照搬本科教材、减少教材陈旧内容等方面下了许多功夫,但仍然存在选择教材不系统、不配套、不适用等问题。
广州工商学院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已设计出31个工学结合的实训项目,开发出11本会计实训系列教材。教材编写秉承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点,以实训内容模块化,突出职业性、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原则,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为技术标准。这套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例新颖,图文并茂,贴近现实,可操作性强,实用适用,不仅受到校内师生的好评、合作企业的认可,还逐步被同类院校接受,有的教材已被列为高职高专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同企业深度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服务于实训课程体系的,也是“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人才模式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不仅要建设一批先进开放、覆盖面广,兼具资格培训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而且要扎实地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成熟的学校应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尝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专业学生集中实习难、接触业务难等普遍难题。
广州工商学院在上述三个层面的实习基地建设上都进行了大胆尝试。目前,会计专业除基础实验室外,还建立了17间专业实验室,具有开展实验实训、综合实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特别是,会计专业开发校外实习就业基地43家,具有深度合作关系的12家,每年能接受300多名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联合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合办财务咨询服务公司,实现8个合一、即财务室与教室合一、学生与会计核算员合一、教师与财务主管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资料与会计核算资料合一、作业与实操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
(五)培养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校企共育—三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在新模式的实施中要弱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训教师的身份以及能力界限,强化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比例上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提升校内会计专职教师的双师能力。
广州工商学院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校内专职会计教师的双师能力:一是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专业素质两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自己的态度与言行,将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以“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二是不断加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新教学方法,而且开展经常性、规范性的考核、培训、竞赛活动等,加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三是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帮助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通过引进专业人员、聘任企业专家来校兼课或担任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专职教师定期去企业顶岗锻炼,支持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资质等方法,培养并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的通知[Z].财会[2010]19号.
[2]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的通知[Z].2012-01-06.
[3]张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