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具在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2015-05-30杨玉华

文化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道具传承戏剧

杨玉华

摘 要:道具作为戏剧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现代戏剧舞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道具艺术的形成是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逐渐传承并发展下来的。如今,道具在舞台上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参与者而出现,与其他艺术一样,道具也是表演艺术审美的一部分。本文中主要对道具的艺术功能与道具在中国戏剧中的传承与发展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道具;戏剧;传承;发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道具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一种造型成分,包括戏剧表演中的所有家具、器皿以及其他一切用具。舞台道具中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与其他艺术一起走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戏剧道具在我国的古代被称为“切末”或“砌末”、“且末”,而“道具”这一称呼则是来源于日本。下面我们从道具在戏剧中的功能与道具的传承和发展两方面来进行道具的分析。

一、道具的艺术功能

(一)刻画人物形象

道具在戏剧表现中可以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侯方域曾送给李香君一把白纱宫扇,洁白的纱扇衬托出了李香君高洁的品格。扇上有一首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1]。”诗中通过辛夷树与桃李花的对比,赞美了李香君的倾城之貌。另外,李香君对侯方域送给他的扇子非常珍惜,一向不肯青衣示人,表现了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与追求。

(二)增强戏剧效果

戏剧艺术的表现就在于其特有的戏剧性,许多的历史评论家认为戏剧的根本就是动作、行动,而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戏剧是人行动的模仿”,戏剧需要有完整计划的情节。道具可以将演员的动作表现的更加真实,增强戏剧效果,体现出戏剧中的曲折性、紧张性。如粤剧《狸猫换太子》中,陈琳抱着装有太子的食盒,被刘后阻拦,在全剧紧张高潮部分,皇上来到,刘后不得不去接驾,所以陈琳逃过一劫。剧中道具的合理运用,更能够将剧中的戏剧效果呈现出来。

(三)深化主题

道具的合理运用,更能够增强戏剧效果,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孙尚任的一部《桃花扇》,一把扇子贯穿全局[2]。桃花扇代表着李香君的爱情,桃花扇上的桃花是由美人的血而画。最后被撕碎的桃花扇既代表着李香君爱情的破碎,也象征了南明王朝的灭亡。一把扇子起到了深化“借离合之情,来抒发朝代灭亡之情”主题的作用。

(四)见证人物悲欢离合,解决矛盾

舞台上道具,不仅能够烘托出舞台氛围,同时也是人物命运悲欢离合的见证者。在我院创作的粤剧《紫钗记》中的紫玉钗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陇西才子李益元宵赏灯夜拾得一支紫玉钗,邂逅寻钗的歌女霍小玉,二人一见钟情,以紫钗缘定终身。因卢太尉小女情倾李益,于是李益高中科举之时被派到边关参军,并断绝其与小玉的音讯往来。小玉生活窘迫及身染重疾仍不惜典当紫钗支助李益昔日好友,并广赠香油钱祈福李益早日归来。卢太尉买下紫钗谎称小玉已卖钗另嫁,并诬陷李益之诗为反唐诗,威逼李益与爱女成亲。李益及小玉在黄衫客的帮助下,打破重重困难,终于复得紫钗,重谐连理。一支紫钗见证了李霍二人的曲折姻缘及悲欢离合。

二、道具的传承与发展

舞台道具代表着一种文化,观众可以从道具中认识文化、了解历史。不同时代要有不同的道具,道具既要追求舞台效果,又要尊重历史。在不同的戏剧中,道具的要求各有不同,无论是现代题材的话剧,还是历史题材的歌剧,在制作道具的时候都要对舞台的各个部门进行统一布置[4]。历史题材的歌剧在色彩方面又有所要求,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以及舞台的各种布置,会使得道具的色彩与大小发生相对的改变,所以舞台道具的大小不能按照实物大小来制作。而且道具的颜色一定要遵循历史。如皇宫中的桌椅、用具,在形状上可以参考古代的资料并加以自我的发挥,但是在颜色上一定要尊重历史。颜色可以带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而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特色,有自己的图案,所以在一些少数民族道具颜色方面要多加注意。现代题材的话剧中的道具基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这些道具的外观形式必须与人们生活中的物品相一致,大小等按一定比例放大,在色彩上可以有所变化。

道具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代表着人类手工业的发展,道具艺术经历了远古时期对天然的动植物的毛、骨、角等作为道具的开始,发展到现在,逐渐以仿制品作为道具应用在舞台中。中国戏剧道具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传承下来的,在传承的过程中,又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共同发展,至今市场上许多手工艺的发展都与道具有着有一定的关系。如市场上的风筝等纸制品,在如今的道具制作中,仍然有许多小型的道具使用纸来制作的。常规制作中,我们会根据该道具的特征和使用用途,用木材、泡沫、布料等材料来制作。但每样材料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比如木材太重,泡沫易损等。所以在摸索中,我们不断去发现更好更适合的材料。如近年来我们运用了EVA、PVC、三元乙丙等材料,使得道具在轻便的同时又耐用,但同时这些材料又存在造形难度高等缺点。所以说,没有哪种材料是最好的,只能根据实际去选择合适的材料,或者结合几种材料去完成一个道具。道具制作工艺上,除传统美工刀、锯、创等工具运用外,我们还运用了修边机、雕刻机、电热刀等电动工具,力求针对不同的材料做出最恰当的塑造。在精细制作中,我们还运用精雕油泥及硅胶翻模,用各种不同的树脂成形,使道具更细致精美。舞台道具的发展与演变证明,道具的发展是由使用物品的再创造而走向艺术的。道具在舞台上已经不是简单地作为参与者而存在,它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审美的第一要素,道具作为与表演一样的地位被展现在舞台上。

三、总结

综上所述,道具在中国戏剧中的主要艺术功能就是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戏剧效果、深化主题、见证任务悲欢离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戏剧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道具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传承并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的实物道具到现在的仿制道具,道具艺术正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参考文献:

[1]李雪凤.浅谈古典戏剧中道具的功能[J].丝绸之路,2010,(14):85-86.

[2]叶崇敏.元杂剧中的道具[D].安徽大学,2007.

[3]陈佳.清末民初的戏剧道具批评[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2):20-21.

[4]袁良久.漫谈戏剧中的道具设计[J].演艺科技,2012,(10):57-60.

猜你喜欢

道具传承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道具在杂技节目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