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特点探析
2015-05-30丁永洁
丁永洁
摘要:沈从文笔下湘西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对传统湘西形象的颠覆、超越以及改写,本文主要使用形象学对湘西形象的特点进行探析,对湘西形象的文化内涵进行进一步地开掘,对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形象的特点进行深度探析。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形象;特点探析
在我国,湘西形象源远流长,在其数千年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主要是以汉族为主作家群的主观映像,由于受到传统“夷夏之辨”思想的影响,湘西一直给人留下闭塞、落后、野蛮的主观印象。沈从文解读出的湘西是人天合一的信仰,呈现出湘西形象是原始本色的。
一、湘西形象的特点
湘西是指现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但是,作为历史、地理、文化以及行政区域相统一的湘西,而应该是一个更大的地域范围。湘西大体上涵盖了现在的湘西自治州、怀北地区、张家界、邵阳地区的一部分,以及常德的一部分。这个较大范围的湘西就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
湘西形象是指塑造者从自己周围的文化角度出发,再结合客观的认识以及社会集体思想物,最后通过主观的加工而得出的湘西形象。沈从文先生之前的湘西形象就是人们依托个人的主观想象、社会集体的想象而得到的。湘西位于中原的西南一隅,在文化上,其处于中华文化之外,一直被视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化外之地、荒蛮之地,其一直处于“夷-夏”的弱势文化地位,异域、异地、异族的身份决定了湘西无法和中原形成“自我”、“他我”的关系,而是一直处于被大量的描素、想象的一个劣势位置。因此,汉族作家作为古典湘西的主要塑造者,这也导致了古典湘西形象的他者化、淡薄化、概念化、平面化、的特点。
二、湘西形象的存在方法
湘西形象的存在方法,按照逻辑的可能性可以分为胸中湘西、眼中湘西、手中湘西。
(一)胸中湘西
胸中的湘西是通过观察者的一番想象、加工而形成的湘西,是被言说、被评价、被判定的湘西,同时也是被美化、被妖魔的湘西形象。形象学作家认为:每一个形象都只是被想象的形象,最终只是个人或集体想象的产物,该形象寄托了想象者的思想、趣味、情感、经验,而这一切都和真实、客观无关。近年来,人们把湘西想象为蛮匪,又或者世外桃源,这也只是想象者个人主观性的产物,是塑造者个人欲望的表达,和客观的湘西形象相差甚远。真实、客观的湘西,只适合被放在括号里的,存而不论。将自由想象、个人趣味作为本质的胸中湘西形象,在其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漂浮不定、稍纵即逝、不易把握,就像人的眼睛一样,眼睛只有通过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样子,而不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眼睛的模样。同样,胸中的湘西形象是不能通过自己证明自己的,而是使用手中湘西将自己呈现出来。
(二)眼中湘西
谈起湘西,人们就会有一丝的期许和一丝的顾虑,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客观的湘西形象呢?只有眼中的湘西,通过眼睛看到的实实在在、真真实实的湘西,才是客观的、真实的湘西形象。然而,古人云: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看到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道人的心灵,任何人、物一旦进入到人的心灵,就会被心灵加工给变甚至进行扭曲。所以才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一说法,就会有卡希尔所说的:“海胆有海胆的世界,苍蝇有苍蝇的世界”。所以,人们所谓的客观的、真实的湘西形象是不存在的,只是说是塑造者的一种假定或者逻辑的预设。
(三)手中湘西
手中湘西是将胸中湘西进行物化和外化,是对稍纵即逝、漂浮的湘西形象的符号化、文体化、固话。文本化的湘西形象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广义的湘西形象,包括: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文学文本,例如:小说、散文、诗歌、歌剧等等。这是最典型的、最具有审美意味的湘西形象。《楚辞》、《世外桃源》中的湘西形象就是最具有典型的湘西形象。二是准文学文本或者副文学文本,比如:书信、笔记、游记等,《老学庵笔记》、《溪蛮丛笑》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三是非文学,比如:正史、方志、文物、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
三、湘西形象套话
套话先前是指印刷时使用的“铅板”,之后又被引申为旧框架、老俗套。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自身对“他者”形象的固定化,而且这个固定化想象在长时间内是有效的。套话属于最小的单位,是一定时间内一个民族对他族的全部看法,是对社会集体思想的抽象化表达,比如:小日本、洋鬼子等等。湘西形象的套话大概有三个:蛮夷、土匪、世外桃源。
(一)蛮夷套话
《诗经》中的“锦蛮黄鸟”,其中蛮是指一种特别美丽的鸟,也就是湘西经常能够看到的金鸡,在《山海经》中描绘的蛮,也是一种鸟,其名字叫“蛮蛮”。在先秦的时候,中原的化部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所有部族进行了各种的想象,东边被想象成夷,南边被想象成蛮,西边被想象成戎,北边被想象成狄,因此,“蛮夷”有时是指周边弱势文化的种族,弱势是和中原文化相对而言的。“蛮夷”代表着民族在文化上的弱势,而不是国家的名称或者地域上的弱势。
(二)土匪套话
蛮强调的是文化,匪强调的是政治和法律,蛮是指文化落后、不通声教、性情野蛮,而匪是指刑事犯罪、杀人越货、是一种政治上的敌对。湘西人由一开始的文化之蛮转变为政治之匪,最早记载于《后汉书》中:五溪蛮、武陵蛮“时为盗寇”。这里的盗寇是刑事犯罪和敌对政治,到清代官修湘西的方志中,“苗匪”一词的含义大概是势不两立的政治敌对,这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匪,一直延伸带到现代的政治斗争中,辛亥革命时期的“粤匪”、义和团之“拳匪”、国共之“共匪”等都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却没有文化或者法律的含义。
(三)世外桃源套话
从古到今,人们对世外桃源的迷恋是一种普遍的情结,当人们被“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又将往何方去?”这些问题困扰时,世外桃源将是一个永远无法化解的情结。对于西方人来讲,世外桃源被定义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培根的《新大西岛》等等。而在中国,世外桃源是庄子的“赫胥氏之时”、“至德之世”、“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这些所有关于世外桃源的精神情结,虽然都是很美的,但是又会给人一种太过虚幻、太过漂浮的感觉,人们总是试图在现实生活中找出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所有人中只有陶渊明独具慧眼,将室外桃源派给了湘西,《世外桃源》人尽皆知,使得原本荒无的湘西成为了世外桃源的形象大使。从此以后,就如沈从文先生说的所有的读书人都应该读一读《世外桃源》,桃源被认为是洞天福地。由武陵渔人发现的一所宝地,桃花夹岸的美景,当发现有客人来了,乡下人有的杀鸡、有的温酒,这些乡下人都是先前避秦而隐居在此的,只是不知道是汉朝时期的还是魏晋时期的。从那以后,中原华族对湘西形象的塑造不再局限于蛮、夷两种,还有世外桃源。当代大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诗人都没有去过湘西,但是都对湘西进行一番的想象,都把湘西想象成为让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1]。
四、湘西形象具备的功能
形象具有“自我”与言“他者”的两重功能,塑造者通过塑造人物来认识自我,这就是形象的功能,塑造人物形象是进行自我认识的重要举措之一。湘西形象也是塑造者为了认识自我而想象的他者形象。其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乌托邦颠覆功能以及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
(一)详细形象具有乌托邦颠覆的功能
所谓乌托邦颠覆功能,是指当塑造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出现了种种难以缓和的矛盾,这时塑造者就会将理想寄托在“他者”、“异域”身上,将构建和现实相对的一种形象,从而具有一种对现实颠覆的功能。通过对“异域”的幻想来对现实的质疑、对现实社会的讥讽。湘西形象表现了塑造者对湘西轻松的生活状态、淳朴的风情向往,把湘西想象成不同于当时时代的世外桃源,通过对湘西的讲述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国的向往。
(二)意识形态具有的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是指塑造者本人内心比较强大,而且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又比较满意。因此,塑造者试图将“他者”全部都纳入到“自我”的体系中。一般情况下,塑造者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证实自己认可的事物:论证异域中和“自我”相异面的荒谬性或者论证异域中和“自我”相似面的正确性。在面对弱势文化群体时,塑造者常常以“自我”的标准来衡量“他者”的行为习惯,通过对“他者”的否定来对定“自我”肯定的目的。古典湘西形象也具有这一特质,对湘西的落后进行描写来反衬出中原文化的合理性、普世性,就是所谓的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这种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通过湘西的闭塞、落后来衬托的,衬托出“自我”先进的文明,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这是对“夷夏之辨”观念的延伸,是对汉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更是对湘西形象的整合。《世外桃源》的作者陶渊明,通过作品来表达对东晋末年的国家分裂、战争频繁、政权交替现实社会的否定,表达了作者对原理战争世外桃源的向往。作为文学形象的代表马克·莫哈指出:要想实现乌托邦颠覆的功能,当塑造者对“他者”进行乌托邦式想象时,常常是冒着将“他者”太过理想化的风险。另一位文学形象的代表亨利·巴柔指出:西方人为了对西方现实世界进行颠覆和否定,常常会对遥远的东方进行乌托邦式的想象,此时东方是一种奇异的景观:缺乏理性,代替的是残酷、激情和神奇,没有现代化和进步,是逝去的花园活着重新发现的神秘天堂[2]。
沈从文先生以现代的湘西形象作为依托,对传统的湘西形象进行了改编、颠覆,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湘西形象的集体想象,结束了乌托邦化的极端化湘西形象与主观意识形态的妖魔化,使得了人们对湘西进行了重新认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全面的、多维的、立体的的湘西形象,与此同时还丰富了全世界文学的形象。沈从文先生对湘西形象的重新塑造打破了湘西一直被“他者”言说的传统,巧妙合理地避开了“自我湘西化”的倾向,沈从文先生将集体作为背景,没有避开古典湘西形象的描述,对“土匪”、蛮夷”、“世外桃源”中的内涵进行了更深程度的挖掘。沉陷出一个神秘却也忧愁的湘西形象。
【参考文献】
[1]杨春.沈从文笔下“蛮夷”湘西形象的现代阐释[J].文艺理论,2013,(07):70-72.
[2]孙宝华.浅析沈从文笔下湘西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安徽文学,2014,(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