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2015-05-30王林焕

南北桥 2015年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中物理

王林焕

【摘 要】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质的飞跃,其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都强得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更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握好高中物理的梯度、跨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是每位高一物理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实现衔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90

一、初高中物理成绩现状比较

在初中绝大部分学生对物理是挺感兴趣的,历年来升学考试考上本县一中的学生物理优秀率为95%左右、及格率100%;而纵观历年来本县一中高一物理半期考优秀率仅为30%左右、及格率70%左右(总分均为100分),部分学生出现不及格。因此半期考后学生家长会上,许多家长对这种反差感到困惑和质疑。故此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思考、研究,并想出对策,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二、初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1.从简单到复杂。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少而简单,通常被理想化。高中物理则要复杂很多。如从光滑平面的匀速直线运动到考虑外力作用的变速运动,从单个物体到连接体,从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等。

2.从现象到本质。初中物理知识多以有趣和有用为出发点,主要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如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而高中物理则要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次。如不但要知道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探究其为什么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3.从具体到抽象。初中物理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如平面镜和透镜成像、物态变化等;高中物理则引入很多抽象的概念,如质点、点电荷等理想模型;瞬时速度、力的相互作用和受力分析、电磁场、电磁波、波粒二象性等。

4.从状态到过程。初中物理更多地研究密度、熔点、沸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常量。而高中物理则要研究很多变量的规律,如变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初中以研究状态为主,而高中则更多的注重过程的分析。

5.从标量到矢量。高中引入了矢量概念,物理量的方向成为分析研究问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6.从一维到多维。研究范围从直线扩展到了平面。从只有直线运动发展到曲线运动,数轴已经不够用了,要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讨论,甚至在分子运动中还要渗透三维空间的概念。

7.从定性到定量。对数学知识的依赖逐渐增强,必要的数学知识的支持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初中物理大多数是定性描述分析,高中物理更多的要进行定量的计算研究。如摩擦力的大小计算。磁感应强度的计算等。初中物理用到的数学知识少而浅显,而高中物理要用到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如极限和倒数用于瞬时速度概念,向量代数用于矢量分析。

8.从演绎到归纳。高中不再局限于演绎规律,出现了归纳统计规律。

9.从零散到系统。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高中开始系统化。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开始出现大量综合题,难度大幅度提升。

10.从宏观到微观和宇观。高中物理研究对象的线度向两方面延伸,如高中万有引力把研究对象扩展到天体运动,还开始探讨分子运动理论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规律。

三、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有效措施

1.切实按照必修课本进行教学,缓和坡度,避免所谓的“一步到位”。高中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高一学习的是选修教材。为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就应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可随意拓宽。如讲“摩擦力”时,很多教师丢不开“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内容,甚至讲解这样的例子:物体放在加速运动的小车上,物体相对小车向后滑,说明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讲完胡克定律又补充相同弹簧的“串联”和“并联”后劲度系数的变化,利用一般矢量三角形对力进行合成与分解等,以期所谓“一步到位”。熟不知由于必修教材要求放低了,在讲课时把类似上述内容加进去,势必抬高了学生学习的台阶。

2.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在教学中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为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细致琢磨初高中物理所研究问题的差别和内在联系。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新知识同化旧知识。如在初中学习了速度(速率)、路程的基础上,高中就应重点辨析速度与速率、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3.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增加形象直观性,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学生很容易从生活中看到的表象来得出一些结论。如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但因为这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所以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课堂上我让学生找两张相同的纸,一张摊开、一张搂成团,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结果学生大吃一惊,一下就摧毁了他们心中早已形成的自以为一定正确的结论。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再通过牛顿管实验的演示,学生就很容易从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中得到正确的结论。

4.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知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如讲完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补充受力分析;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前,补充必要的三角函数知识。学生就能顺利求解合力,为学好牛顿第二定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5.渗透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又如今年福建高考理综22题第(3)小题,若没意识到是类平抛模型,考生就难以解答出来。总之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从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不断强化。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对高一学生来说 ,在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乱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中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忌认为问题简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高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受力分析要画力的示意图,运动要画过程图,动力学要画受力分析图与运动过程图,这样形象直观,便以分析归纳。

6.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对于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解决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部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则简便得多。又如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弹力时,常用“假设法”等。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复习、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问别人。同时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步骤;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总结解题的方法规律。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一的物理教学中只要找准切入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能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的衔接,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黄洪杰。新课程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初探。 浙江省浦江县第三中学。

[2]叶金福。物理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2008,(12)

[3]程慧。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学位论文,2002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