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进行有效性提问
2015-05-30邱文晖
邱文晖
摘 要: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主动思考,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应抓住导入新课、新旧知识迁移、教学关键、教学难点及课堂总结等有利时机进行有针对行动的提问,达到引发思考、促进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提问;时机;课堂教学
1.在导入新课时
每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不会错过这个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你们愿意帮老师画一个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听好了,老师要求大家画的三角形必须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学生动手画……
师:有谁画出来啦?
生1:不能画。
生2:只能画长方形。
师(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一个直角。
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在这个教师设置的“矛盾”中,学生对为什么不能画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投入到学习新知活动中。
2.在新旧知识迁移处
数学知识的学习像一条铁链环环相扣,很多学生难免会因为受旧知识影响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此时,如果教师适时有效提问,就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衔接。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圆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后进行的,学生会发现一个新问题,即圆和之前的那些图形有着最明显的区别,之前的那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却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要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要把新的知识转换成旧的知识,首先要想办法把圆“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圆里有直的线段吗?怎么样才能做到化圆为方呢?”当学生说出:沿着圆的直径切一刀就找到了直的线段,沿不同的直径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后,再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自然而然就达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就能推导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了。正是教师适时点拨式的提问,有效拓展了思路,帮助学生顺利解决了难题。
3.在教学关键处
教学中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往往也正是课堂教学关键处。此时,教师如果能适时地加以引导,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学时让学生说什么样的数为倒数。让学生举例说明,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地表达。在学生的举例的数字都是分数时,接着提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只能是分数吗?”通过学生的讨论,从而明确: 只要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论是整数、小数、分数……都互为倒数。在学生知识模糊之处,教师的适时提问帮助解开了学生的疑惑,深化了学生对关键问题的理解。
4.在教学难点时
教学中总有一些让学生感到疑惑的地方,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有经验的教师备课时一定会特别注意此处的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定的活动与提问因势利导,降低难度。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后,教师接着出示:“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的容量多160毫升。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在学生试着解决出现困难时,教师问:“这时该怎么换? 如果杯数不变,小杯的也全部看成大杯,每杯增加了多少?这时果汁总质量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如果将大杯看作小杯呢?”在学生解题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的提问给学生以引导,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5.在课总结处
总结对于每节数学课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对一节课教与学的成果的归纳,是新知识延伸的方向,也是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学会总结,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运用的原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热情。
普罗塔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灵活巧妙的课堂提问就是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教学的过程,抓住适当的提问时机,有效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尤溪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