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源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2015-05-30徐惠忠等

大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招生硕士研究生全日制

徐惠忠等

[摘 要]通过全国统考或行业联考,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部分课程成绩直接作为执业师资格考试的成绩,将会大大提升这类学位研究生的报考积极性。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宜再采取如下政策措施或政策调整:功能定位应进一步明确;进一步压缩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且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录取、不得互转;对培养单位的培养任务进行明确划分;尽快出台专业型硕士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政策。

[关键词]全日制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生源 招生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07-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9年国家开始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以来,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譬如地方院校普遍生源不足[1] [2],名牌高校主要依靠调剂或推免解决生源[3]等。

生源的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为保证实现招生数量,不得不牺牲部分招生质量。而招生质量的下降,无疑将对培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就业质量,而就业质量的下降又会反过来影响生源,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这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前途。

二、产生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不足的原因分析

分析本科生不愿意报考的原因,还得从考生为什么读研做起。初旭新等[4]对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做的读研目的调查结果是:68.8%的学生读研是为“提高综合素质”,23%的学生读研的目的是为“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对本校报考各类研究生生源所做的报考目的调查结论却是:52%的学生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名牌高校学历”,39%的学生读研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3.4%的学生“不清楚”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不足5%的考生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这说明本科生考研具有非常强的功利思想,考研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即使那些回答为了“获得名牌高校学历”的考生,也无非是想通过读研提高身价,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

既然考生存在那么重的功利思想,而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出发点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理论上这应当更有利于就业,二者似乎并不矛盾,那为什么考生不愿意报考这类研究生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国家政策方面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当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采用的是两套入学考题,专业学位比学术型学位考试试题的难度低,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比学术型学位的少一年。因此,人们误认为专业硕士就是“缩水的”或“次一级”的硕士。

二是学校的某些做法可能会加剧人们的误解。如某些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在第一志愿报考生源不足的时候,往往动员学术型学位的考生转学专业学位,或是降低录取标准,或者依靠调剂大量吸收落榜的学术型考生等;还有一些学校在收费、奖学金、住宿安排等方面优先照顾学术型研究生,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降低到“二流硕士”的地位。

三是用人单位的偏见和不理解。由于受到在职硕士专业学位一度培养混乱的影响,加之该类型的硕士生招生时间不长,用人单位对这类学位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也认为其含金量不高。

四是学生自己的认识误区。考生一听是专业硕士,便自觉不自觉地将应用型误认为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并很容易将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和专科与本科加以类比,甚至将自己与职校生类比,故而感到即使读了研,也难逃找不到好工作的命运,还不如直接就业好。

当然,除上面所述的主观认识误区外,学校在培养这类研究生的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课程体系采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压缩版、校外导师名存实亡、实践类教学不到位等,从而使这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扩大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设想与办法

为了解决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从国家层面看,宜再采取如下政策措施或政策调整。

(一)功能定位应进一步明确

200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0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与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不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由此可以推断,学术型学位主要面向科学研究,而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各类生产及服务行业。但如果深入分析即可发现,由于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岗位毕竟很少,仅仅供博士学位人员就业的岗位已显不足,更遑论硕士。因而此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其工作面向早已是具体的社会生产及服务行业,并且多数学校早已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按照为行业服务的模式加以培养了。事实上,现在的学术型硕士,其研究课题90%以上是来源于或服务于行业的应用型课题,仅有很少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因此,从就业渠道看,两类硕士研究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同台竞争的局面,而从就业竞争力看,由于二者的培养方案业已接轨,而专业学位学制较短,故很难同同层次的学术型硕士匹敌。

国家不妨明确:学术型硕士即为博士生提供生源,专业型硕士主要面向就业。这样一来,哪些只为好找工作而考研的学生,将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报考选择了。

(二)进一步压缩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且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录取、不得互转

现在虽然高校对两类学位的研究生招生采取了两套试题、分别录取的办法,但很多高校仍将大量的学术型硕士的落榜生调剂为专业硕士生。这样做虽然短时期内解决了一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但从长期看,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视专业硕士为“二等硕士”或“落榜硕士”的认识误区,进而影响专业硕士的第一志愿报考率。

国家可以明令禁止,不得将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考试成绩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依据,并且压缩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与此同时,加大学术型研究生的考题难度,使其成为只为博士生提供生源、面向国家层面基础科学研究的“精英”教育,而将专业硕士的录取难度降低,使其成为面向社会的“大众”教育。

(三)对培养单位的培养任务进行明确划分

鉴于学术型硕士主要以从事科学研究为培养目标,以为博士生提供生源为出发点,可规定,除具备培养博士资格的学科以外,不得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具有稳定的后备生源,让其专心致志的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会让那些不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学科点专心进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应用性、技术性问题的研究。

(四)尽快出台专业型硕士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政策

目前,国家所需要的大量工程师、律师、医师、建筑师、会计师等的职业资格,都是通过考试获得。为了准备这些考试,他们不得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与此同时,国家设置专业型硕士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各行业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高水平、正规化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亦即专业硕士就是为了培养各种执业师。既然二者的目的相同,就不妨直接将执业师的培训任务纳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去。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即已经将许多职业资格考试科目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修读课程了。但根据现有政策,已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仍然需要社会统一考试才可获得执业师资格。虽然这部分考生与社会报考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知识优势,但在时间与经济成本方面却不占优。这也是制约应届本科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通过全国统考或行业联考,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部分课程成绩直接作为执业师资格考试的成绩,无疑将会大大提升这类学位研究生的报考积极性。

就具体的培养单位而言,为了提高应届本科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革。

1.在应届毕业生中加强宣传,让更多的潜在报考生源了解国家设置专业硕士学位的初衷,了解该类研究生的特点与优势,尤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

2.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可,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徐加放等[5]总结了当前这类研究生在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体系体现职业特点不足、实践性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师资队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应当承认,这一问题在高校中相当普遍。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必须加大投入,使培养这类研究生的条件与能力落到实处。倘若自己确实不具备培养条件及能力,则须选择与社会用人单位实行联合培养。现在的关键是看学校是否愿意向联合培养单位让渡部分合适的利益,譬如分拨一定比例的学费给联合培养单位、赋予联合培养单位研究成果的免费使用权、正常支付社会导师薪资等。

3.切实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并为研究生就业给予充分理解与关照。学校就业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就业指导,而是将有利于就业的因素贯穿于从课程到论文、从考试到答辩的全过程。目前,在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方面的一个很大障碍是过于刻板的论文评价标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只有两年,其中做论文的时间往往不足一年,虽然可以允许其毕业论文采用多种选题类型,但现在各高校在论文答辩时,往往要求其论文必须满足一定的工作量和创新点,甚至对论文的篇幅、重合率、参考文献数、英文参考文献数、英文摘要字数等都有具体的规定。这样一来,研究生往往为论文而论文,真正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无疑将会大大压缩,其外出实践及联系就业的时间也将被压缩,这对毕业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将这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仅仅限于“是否有应用价值”一点作为评判标准,这一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4.充分发掘合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笔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培养情况考察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与其导师的态度、能力及人脉关系密切相关。那些关心学生就业前途、社会服务能力较强、与用人单位关系相对密切的导师,其所指导的研究生往往就业质量较高,考生也愿意报考。但由于招收这类研究生很难对导师的科研工作产生很多的帮助。因此,为了鼓励这些导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指导这类研究生,高校不妨在不减少其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基础上,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计划重点向这些导师倾斜,并且将研究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与导师的教学科研业绩真正挂钩。

[ 参 考 文 献 ]

[1] 魏玮,雷彩虹,许方,姚菊明.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2] 安丰勇,荆红,王倩,史妍维.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3(9).

[3] 王任模.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及选拔方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4] 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3(1).

[5] 徐加放,马灯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招生硕士研究生全日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的几点思考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比较研究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Android的招生报名系统设计与实现 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