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5-30李文娟
李文娟
摘 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具有主动性。教育的影响必须调动起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更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向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具有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善于学习。因此,学校教育也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能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教师应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在此,我想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培养;方法
1预习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不动笔墨不读书”应该是学习语文的一条宝贵经验。目前的阅读课上动笔太少是轻实践活动的一个大问题。说到动笔,在课上、作业中常见的是写词、造句、答问题、抄笔记、练片段等。然而阅读本身的动笔动手却少而又少。语文是一种基础工具,掌握语文技能非多练不可。而在“听、说、读、写”的练习中“写”不是“立竿见影”的写篇仿写的写,而是阅读本身的写。
在预习时,先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能力。从预习开始就拿起笔边读边想边写,这个字不认识画下来,查查字典,不会写,多写几遍;那个词不理解,画下来对照字典,理解做个注;这一句很关键,概括了全段主旨,画下来做个批注;那一句不明白可以打个问号,在上边提出问题;全文读了几遍,动手分分段,写写段意,试着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一下中心思想;这里写得好为什么好,可以批上心得那里深有所感可以写上两三点“1、什么2、什么”……尝试回答课后思考题,并记下自己不会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以说“写”是读和思的结晶。
2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能力培养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读书,自己读书,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这种精神,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也就是说,“读书无疑使教有异”,教师培养学生读书,要教会学生“存疑”,发现问题,“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这是治学的至理名言。读懂一篇文章,要让学生按着这样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其一,文章写的是什么?分几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其二,一段文章写了什么?分几句?各句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其三,每句写的是什么?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让学生独立完成从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整体到部分这样一种思维的心理过程。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体察,就会有所发现。学生不仅要有质疑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善于“释疑”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辛劳的耕耘在小学语文教学者片沃土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探寻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是“善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课题入手②从课文中的语句、内容入手③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发问④从课文中的“矛盾”入手⑤从语言运用方面入手,看语言的不同在内容或感情的表达上会造成什么差别⑥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入手。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认识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推论。在教学中,实行毛泽东主席的“游击战”论,“你进我退,你退我打”。学生能自己发现,老师就不讲;学生卡壳的地方,老师着重讲。在导读的各个阶段,教师须有“扶”有“放”,“扶”“放”结合学生还不会自己提出时,教师要“扶”,要示范,凭借教材,遵循作者思路,抓住要点设疑,适当诘问,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而后过渡到由学生质疑、议论,自己寻找答案。
我们学校正是在实施高效课堂,课前留预习的作业,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悟得的知识向小组内的成员汇报,在每人汇报时,其他同学可以给予及时的纠正、补充。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就各人批注的内容展开讨论,变教师的“讲书”为学生的“学书”。各小组根据老师设计的学案,小组长带领大家根据学案进行预展,学生人人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补充、修正自己的批注,在相互交流中听说能力同时得以提高。教师从讲台走进课桌,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正确读书。在这个基础上,各小组走上讲台展示,(小组展示可以轮流可以抽签老师指定等多种形式)汇报自己读书所得,其他同學可以及时进行补充、质疑,对那些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不同见解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然后求得解决,统一认识。其中教师及时引导、评价、点拨、讲解。学生普遍认为疑难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联系上下文求解。还应引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片面性,注重思维的深刻性。最后,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不满足思考的求同性,注重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求得知的读书习惯。
3课后的自主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语文的外延和整个的生活相等,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要求学生用已经习得的读书方法,自觉地、主动地独立阅读课外读物,是运用学习方法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事实上,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产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需求,并将需要转化为动机,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也只有经历语文活动,才能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语文课后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读书活动,朗诵演讲,参观访问,写通讯报道,编手抄报,做导游等。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小学生也会对语文学习乐此不彼。
(作者单位:吉林和龙市实验二小)